[发明专利]一种6061型铝合金电极的电镀前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51080.2 | 申请日: | 202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6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宋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诚悦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5/44 | 分类号: | C25D5/44;C23F1/36 |
代理公司: | 烟台智宇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30 | 代理人: | 李彬 |
地址: | 266107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6061 铝合金 电极 电镀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6061型铝合金电极的电镀前处理方法,涉及电镀工艺领域。包括依次进行的碱蚀工艺和沉锌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碱蚀工艺包括包括至少一个高温碱蚀步骤和至少一个低温碱蚀步骤;高温碱蚀步骤的处理温度不低于70℃,低温碱蚀步骤不高于30℃,所述高温碱蚀步骤使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低于所述低温碱蚀步骤的氢氧化钠浓度。通过对电镀流程的改进,尤其是预处理阶段的工艺的改进,实现对6061型铝合金良好的电镀效果,使电镀完成后的电极在恶劣环境的使用过程中,即使长时间使用也能较好的保持电镀层的稳定,实现对铝合金件良好的保护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镀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6061型铝合金电极的电镀前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6061型铝合金属热处理可强化合金,具有良好的可成型性、可焊接性、可机加工性,同时具有中等强度,在退火后仍能维持较好的操作性.
6061合金的主要合金元素是镁与硅,并形成Mg2Si相。若含有一定量的锰与铬,可以中和铁的坏作用;有时还添加少量的铜或锌,以提高合金的强度,而又不使其抗蚀性有明显降低;导电材料中还有少量的铜,以抵销钛及铁对导电性的不良影响;锆或钛能细化晶粒与控制再结晶组织;为了改善可切削性能,可加入铅与铋。在Mg2Si固溶于铝中,使合金有人工时效硬化功能。6061-T6是6061合金的主要合金,是经热处理预拉伸工艺生产的高品质铝合金产品,其强度虽不能与2XXX系或7XXX系相比,但其镁、硅合金特性多,具有加工性能极佳、韧性高及加工后不变形、材料致密无缺陷及易于抛光、上色膜容易、氧化效果极佳等优良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
对于车辆用电极,需要在各种环境下高速运行,因此需要对表面进行处理,传统工艺对6061型铝合金处理后,应用于电极上时,常常由于温度剧烈变化以及盐浸水泡等外界物质侵染导致表面电镀层鼓包,最终导致电镀层失效,对合金的保护性能变差,而对镀件表面进行电镀前处理工艺的好坏是保证电镀质量的关键性程序。因此如果能够对电镀前处理工艺进行合理改进,势必能够提升电镀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6061型铝合金电极的镀铬方法,通过对电镀流程的改进,尤其是预处理阶段的工艺的改进,实现对6061型铝合金良好的电镀效果,使电镀完成后的电极在恶劣环境的使用过程中,即使长时间使用也能较好的保持电镀层的稳定,实现对铝合金件良好的保护效果。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申请公开了一种6061型铝合金电极的电镀前处理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碱蚀工艺和沉锌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碱蚀工艺包括包括至少一个高温碱蚀步骤和至少一个低温碱蚀步骤;
高温碱蚀步骤的处理温度不低于70℃,低温碱蚀步骤不高于30℃,所述高温碱蚀步骤使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低于所述低温碱蚀步骤的氢氧化钠浓度。
进一步的,碱蚀工艺处理后进行的沉锌工艺包括依次进行的一次沉锌步骤、退锌步骤和二次沉锌步骤。
进一步的,所述碱蚀工艺前还包括除垢步骤和脱脂步骤。
进一步的,所述低温碱蚀步骤完成后还包括缓慢碱蚀步骤,所述缓慢碱蚀步骤使用缓蚀液浸泡待处理件表面,后使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浸泡碱蚀,所缓蚀液为碳酸氢钠与增稠剂调配的溶液。
进一步的,所述电镀前处理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除垢、脱脂,通过酸洗和脱脂剂的处理时限待处理件的除垢和脱脂处理;
(2)、高温碱蚀,将除垢和脱脂处理过的待处理件浸入温度为70-8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高温碱蚀,氢氧化钠浓度为1%-4%,处理时间为20-40s,完成高温碱蚀后使用清水冲洗;
(3)、低温碱蚀,将完成高温碱蚀后的待处理件进行低温碱蚀,低温碱蚀的氢氧化钠溶液温度为15-30℃,氢氧化钠浓度为4%-8%,处理时间为30-80s,完成低温碱蚀后使用清水冲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诚悦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诚悦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10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