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5G通信基站交流远供电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52733.9 | 申请日: | 202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96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杜文龙;徐雪峰;乔琪;苏红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B1/46 | 分类号: | H02B1/46;H02B1/20;H02B1/48;H02B1/52;H02B1/28;H02J9/06;H01H3/32;H01H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地址: | 223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基站 交流 电源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5G远供电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5G通信基站交流远供电源设备,包括外箱体,所述外箱体的前壁为开口状,所述外箱体的前壁通过合页连接有箱门,所述外箱体的左右侧壁上侧分别连接有进线孔和出线孔,通过进线孔、出线孔分开设置,方便对进线和出线的单独控制,从而方便单独控制进电和出电;通过紧急切断开关的设置,方便对进线和出线的进电和出电切断作用,从而及时的进行电路检修;通过绝缘立柱带动活动导体块与导电接线柱接触或者分离,实现接通电路或者断开电路的操作,操作较为方便、快捷和安全;通过弹性卡座与限位圈的配合作用,能够在限位圈随着绝缘立柱、活动导体块上升后进行锁止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5G远供电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5G通信基站交流远供电源设备。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是继4G(LTE-A、WiMax)、3G(UMTS、LTE)和2G(GSM)系统之后的延伸。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Release-15中的5G规范的第一阶段是为了适应早期的商业部署。Release-16的第二阶段将于2020年4月完成,作为IMT-2020技术的候选提交给国际电信联盟(ITU)。ITUIMT-2020规范要求速度高达20Gbit/s,可以实现宽信道带宽和大容量MIMO。
远供电源以中心机房的基础电源-48VDC变换到280V/380VDC输出,经专用电缆或复合光缆传输到远端设备,远端可以用逆变设备将直流电转变为可用的交流电或者用直流电源降压到-48V从而实现远程供电。
现有的远供电源设备在使用时进电和出电通常不是分开控制,在出现电力故障难以及时控制电路的通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5G通信基站交流远供电源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远供电源设备在使用时进电和出电通常不是分开控制,在出现电力故障难以及时控制电路的通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5G通信基站交流远供电源设备,包括外箱体,所述外箱体的前壁为开口状,所述外箱体的前壁通过合页连接有箱门,所述外箱体的左右侧壁上侧分别连接有进线孔和出线孔,所述外箱体的内腔设置有电气组件,所述电气组件位于进线孔和出线孔之间,所述外箱体的内部左右侧上部均设置有紧急切断开关,所述紧急切断开关包括中空壳体,所述中空壳体的内腔左右侧壁均设置有导电接线柱,所述中空壳体的上端纵向插接有绝缘立柱,所述绝缘立柱贯穿外箱体的上表面并延伸至外箱体的上侧,所述绝缘立柱的底端连接有活动导体块,所述活动导体块位于两侧的导电接线柱之间,所述绝缘立柱的外壁上套接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位于活动导体块的上侧,所述中空壳体的内部左右侧的上端均设置有弹性卡座,所述弹性卡座包括容纳壳体,所述容纳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滑板,所述限位滑板朝向活动导体块的一侧壁连接有夹持板,所述限位滑板与夹持板相背离的一侧壁设置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另一端支撑在容纳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夹持板朝向活动导体块的一侧壁下侧呈倾斜状。
优选的,所述外箱体的底部四角均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支撑滚轮。
优选的,所述外箱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防潮吸湿装置。
优选的,所述防潮吸湿装置包括外壳体和置于外壳体内部的吸湿颗粒,所述吸湿颗粒为生石灰吸湿颗粒。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吸湿孔。
优选的,所述进线孔和出线孔的内部均嵌入有密封填充材料。
优选的,所述密封填充材料为橡胶密封填充材料。
优选的,所述绝缘立柱的外壁上套接有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位于外箱体的上侧。
优选的,两侧的所述导电接线柱的相视侧壁均呈倾斜状,且两侧的导电接线柱相视侧壁之间空间呈上大下小状,所述活动导体块的形状与两侧的导电接线柱相视侧壁相适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未经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27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