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隔音罩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52817.2 | 申请日: | 202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6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慧洁;刘超;吴晓鸣;何宇辰;王灿;季跃;方福歆;于晓蕾;姚智敏;蔡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安徽众兴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10K11/168 | 分类号: | G10K11/168;G10K11/17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高微微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隔音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隔音罩,包括塑胶发泡隔音板、金属纤维吸音板和壳体,金属纤维吸音板的一表面与塑胶发泡隔音板贴合、另一相对表面与壳体间隔一定间隙设置,壳体的内侧面设置有可伸缩的支架,通过支架调整壳体与金属纤维吸音板之间的空腔面积,塑胶发泡隔音板和金属纤维吸音板均为平板或曲面板,壳体为铝塑板;本申请通过塑胶发泡隔音板的阻尼损耗作用、金属纤维吸音板的多孔吸声作用和空腔结构的共振吸声作用协同降噪,使得噪声吸收效果大大加强,且噪声吸收的频带加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音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隔音罩。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便民生活设施不断建设,带来便利的同时,各类噪声对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噪声环境会严重危害人的听觉系统,还会引发心脏病、高血压、记忆力衰退及一系列心理、精神等疾病。因此对噪声的控制是很重要的社会问题,实际工程中,通常会选择在电机、变压器、电抗器等噪声源外防止隔音罩将设备封闭起来,从而阻止声波继续传播,降低声源另一侧的噪声;为获得较好的隔声性能,传统的隔音材料往往笨大厚重,大多为硬质材料,不易后续加工使用,且隔声作用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仍有大量声波透射过材料给人们带来困扰。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层隔音罩,适用于噪声源的有效隔声降噪。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层隔音罩,包括塑胶发泡隔音板、金属纤维吸音板和壳体,金属纤维吸音板的一表面与塑胶发泡隔音板贴合、另一相对表面与壳体间隔一定间隙设置。
进一步地,多个塑胶发泡隔音板依次连接形成的空间用于放置声源,金属纤维吸音板的一表面与塑胶发泡隔音板的外表面依次贴合设置,金属纤维吸音板的另一表面与壳体形成空腔。
进一步地,壳体的内侧面设置有可伸缩的支架,通过支架调整壳体与金属纤维吸音板之间的空腔面积。
进一步地,塑胶发泡隔音板和金属纤维吸音板均为平板或曲面板,壳体为铝塑板。
进一步地,所述塑胶发泡隔音板包括橡胶和塑料,橡胶和塑料的重量比为1:2。
进一步地,所述塑胶发泡隔音板为发泡成型,成型温度为140-180度,金属纤维吸音板为冷压成型,成型压强19.2-21MPa。
进一步地,支架的伸缩范围为0-200mm。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层隔音罩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结构中提供的一种多层隔音罩,声波入射到塑胶发泡隔音板表面时,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进入塑胶发泡隔音板,塑胶发泡隔音板内部存在泡孔,声波经过泡孔时会经历多次的反射、散射和折射现象,大大损耗声波能量,实现对中高频声波的有效吸收,最终使得少量声波透过塑胶发泡隔音板传播到金属纤维吸音板中,声波在金属纤维吸音板与金属纤维发生摩擦,从而产生粘滞性和热传递效应,将声能转化成热能而耗散掉,剩余声能将透过金属纤维板继续传播,进入空腔内,入射声波在空腔结构内产生共振,共振的空腔内空气的振动幅度最大,对声波的吸收性能也最强,特别是对于中低频噪声具有较好的吸声能力,从而使大量声能量耗散,使得最终进入外界的声波被消散掉大部分,较大程度的降低了噪音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塑胶发泡隔音板,2-金属纤维吸音板,3-壳体,4-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安徽众兴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安徽众兴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28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