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塑料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53225.2 | 申请日: | 202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2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王芝义;张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新多旺智能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02 | 分类号: | A47G19/02;C08L67/04;C08L3/02;C08L5/08;C08L89/00;C08L5/04;C08K5/521;B32B27/06;B32B27/36;B32B3/08;B32B3/26;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陈文龙 |
地址: | 239400 安徽省滁州市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塑料制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可降解塑料制品,该可降解塑料制品为碗状的可降解塑料制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护套(1)和内衬层(2);所述外护套(1)和内衬层(2)均采用聚乳酸塑料制成,且外护套(1)的硬度大于内衬层(2)的硬度;所述外护套(1)的底端设置有内螺纹腔管(3),且内螺纹腔管(3)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固定块(4);所述外护套(1)与内衬层(2)之间形成有弧形间隙腔(5),且弧形间隙腔(5)内环形设置多个弹性空腔环(6);所述弹性空腔环(6)是由糯米纸制成,且弹性空腔环(6)内填充有泡打干粉;所述弹性空腔环(6)内插接有多个弹性拉条(7),且弹性拉条(7)是由聚乳酸塑料制成;所述弹性拉条(7)沿着弧形间隙腔(5)的竖直方向设置,且弹性拉条(7)的底端连接到螺纹固定块(4)的上端;所述弹性拉条(7)的外壁为为毛刺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塑料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间隙腔(5)的上端设置有环形密封圈(8),且环形密封圈(8)的底端壁连接有多个弹性拉条(7);所述环形密封圈(8)的外侧壁分别与外护套(1)和内衬层(2)的侧壁粘结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塑料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拉条(7)内部开设有填充腔(71),且填充腔(71)内设置有液体隔膜(9),且液体隔膜(9)内填充有水溶液;所述填充腔(71)的腔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导液微孔(72),且导液微孔(72)位于液体隔膜(9)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塑料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固定块(4)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41),且安装腔(41)内通过十字滑动柱(10)滑动安装有密封球(11);所述密封球(11)内填充有惰性气体,且密封球(11)的顶端与多个填充腔(71)连通,且密封球(11)是由糯米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塑料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拉条(7)的外侧壁设置有硬质锥刺(12),且硬质锥刺(12)设置在弹性空腔环(6)的上下两端;所述硬质锥刺(12)采用聚乳酸塑料制成。
6.一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适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制备;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乳酸、淀粉、壳聚糖、着色剂和抗氧化剂加入搅拌釜内,并搅拌至混合均匀,形成聚乳酸混合物;搅拌后的混合物加入到挤出机中,进行挤出造粒;将造粒的产物加入到对应产品的注塑模中进行注塑,进而形成外护套(1)、内衬层(2)和弹性拉条(7);
S2:将淀粉、明胶和少量卵磷脂混合搅拌形成淀粉乳液,将淀粉乳液送入糊化锅加热到50℃时开动搅拌,加入84~90℃热水,保温1~2小时;淀粉乳液糊化前加入1%的褐藻胶;将糊化后的产物放入到对应的模具中,进而形成对应的弹性空腔环(6)和密封球(11);
S3:先将S1步骤制备的弹性拉条(7)插入到弹性空腔环(6)内,然后S1步骤制备的外护套(1)内壁通过粘度较高的淀粉浆料将弹性空腔环(6)粘结到外护套(1)内壁上;然后采用微孔注射的方式将泡打干粉注入到弹性空腔环(6)内,且泡打干粉是由固体碱粉为小苏打粉末和固定酸粉明矾粉末制成;
S4:将内衬层(2)外壁均匀涂抹淀粉浆料,然后将内衬层(2)插入到外护套(1)内,且内衬层(2)的淀粉浆料可以对弹性空腔环(6)上的微孔进行密封,进而形成碗状制品;
S5:采用喷气干燥的方式对S4步骤的制备的碗状制品进行干燥,干燥时间为15~25h,干燥温度82~95℃,进而制得可降解塑料制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新多旺智能包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新多旺智能包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322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