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动中成像的基于GNSS数据的轨道获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53629.1 | 申请日: | 202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26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淑一;刘洁;雷拥军;陆栋宁;陈超;丁建钊;程莉;杨晓龙;刘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G1/24 | 分类号: | B64G1/24;G01S19/1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褚鹏蛟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成像 基于 gnss 数据 轨道 获取 方法 | ||
一种适用于动中成像的基于GNSS数据的轨道获取方法,属于航天器姿态和轨道控制技术领域,采用实时定轨与轨道外推相结合的定轨方式,首先在非动中成像模式下利用GNSS实时测量的轨道数据确定卫星的平根数,再根据平根数进行卫星短周期项的计算,最后根据平根数和短周期项确定卫星的瞬根数;在短期的动中成像模式下,首先利用最近更新的GNSS数据外推卫星轨道平根数,再进行短周期项计算,最后根据平根数和短周期项确定卫星的瞬根数。其中短周期项计算考虑轨道偏心率影响,适用于大偏心率的椭圆轨道,轨道确定精度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动中成像的基于GNSS数据的轨道获取方法,适用于基于GNSS定轨、有动中成像需求的近圆或椭圆轨道卫星,属于航天器姿态和轨道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遥感卫星有动中成像的需求,为保证载荷工作任务顺利实现,对卫星的姿态机动和姿态稳定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遥感卫星成像时需要根据轨道数据进行目标偏流角计算,尤其是动中成像模式下偏流角幅值变化剧烈,当定轨数据有随机误差时对偏流角稳定度有较大的影响。而现有技术中,并未发现适用于动中成像的基于GNSS数据的轨道获取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动中成像的基于GNSS数据的轨道获取方法,采用实时定轨与轨道外推相结合的定轨方式,首先在非动中成像模式下利用GNSS实时测量的轨道数据确定卫星的平根数,再根据平根数进行卫星短周期项的计算,最后根据平根数和短周期项确定卫星的瞬根数;在短期的动中成像模式下,首先利用最近更新的GNSS数据外推卫星轨道平根数,再进行短周期项计算,最后根据平根数和短周期项确定卫星的瞬根数。其中短周期项计算考虑轨道偏心率影响,方法同样适用于大偏心率的椭圆轨道,轨道确定精度较高。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适用于动中成像的基于GNSS数据的轨道获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判断卫星是否处于动中成像模式,如果卫星处于非动中成像模式,转入S2,否则转入S3;
S2、利用GNSS实时测量的轨道数据确定卫星轨道平根数,然后转入S4;
S3、利用最近更新的GNSS数据外推卫星轨道平根数,然后转入S4;
S4、利用卫星轨道平根数计算卫星短周期项;
S5、根据卫星轨道平根数和卫星短周期项确定卫星的瞬时轨道根数,完成轨道获取。
一种适用于动中成像的基于GNSS数据的轨道获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当卫星处于非动中成像模式时,利用GNSS实时测量的轨道数据,计算轨道外推初值;若卫星进入动中成像模式,转入S12,否则利用GNSS实时测量的轨道数据确定卫星轨道平根数,转入S13;
S12、利用轨道外推初值确定卫星轨道平根数,转入S13;
S13、利用卫星轨道平根数计算卫星短周期项;
S14、根据卫星轨道平根数和卫星短周期项确定卫星的瞬时轨道根数,完成轨道获取。
上述适用于动中成像的基于GNSS数据的轨道获取方法,优选的,所述卫星轨道为圆轨道或椭圆轨道。
上述适用于动中成像的基于GNSS数据的轨道获取方法,优选的,所述动中成像模式的连续工作时间不超过300s。
上述适用于动中成像的基于GNSS数据的轨道获取方法,优选的,当卫星处于非动中成像模式时,GNSS实时数据无效或者数据异常时,根据最近更新的GNSS数据外推计算轨道外推初值。
上述适用于动中成像的基于GNSS数据的轨道获取方法,优选的,当卫星处于动中成像模式结束时,转入非动中成像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36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