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太阳能光合作用照明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53907.3 | 申请日: | 202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3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魏洪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康电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50;A01G7/04;H02J7/35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杜权 |
地址: | 362100 福建省泉州市晋***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太阳能 光合作用 照明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太阳能光合作用照明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选材及处理,选择表面带有氧化铝防护层的基板,并且在基板的侧壁上等距开设用于放置LED发光芯片的凹槽;S2、LED发光芯片安装;S3、YAG荧光粉制备;S4、LED管座制备及安装。本发明通过将现有的红光芯片调光转换成用YAG荧光粉调色照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能匹配植物照明光谱以及对应的植物光谱进行荧光粉透光色度调配,而且能根据季节变换植物对光照强弱的需求变换YAG荧光粉调光成分,从而诱导植物达到最佳的生长进程,由于通过YAG荧光粉进行调光和调色,降低了制作成本,通过在基板上电性连接有用于对基板上LED芯片供电的太阳能蓄电系统,节约了用电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生长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植物太阳能光合作用照明工艺。
背景技术
植物光合作用照明灯,也叫生长灯就是依照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和光合作用的原理,对温室植物提供光照补偿的一种灯具,可以促进生长,延长花期,提高品质,通常也叫做植物补光灯或温室补光灯;
目前市面的生长灯采用的大多是红光芯片进行制备,其配光方式单一,无法根据季节变换调节生长灯的光照强弱,而且制作成本较高;再者,现有的生长灯大多采用市电供电,长期照射无形中浪费了电能资源。
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植物太阳能光合作用照明工艺,通过将现有的红光芯片调光转换成用YAG荧光粉调色照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能匹配植物照明光谱以及对应的植物光谱进行荧光粉透光色度调配,而且能根据季节变换植物对光照强弱的需求变换YAG荧光粉调光成分,从而诱导植物达到最佳的生长进程,由于通过YAG荧光粉进行调光和调色,降低了制作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植物太阳能光合作用照明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植物太阳能光合作用照明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材及处理,选择表面带有氧化铝防护层的基板,并且在基板的侧壁上等距开设用于放置LED发光芯片的凹槽;
S2、LED发光芯片安装,将LED发光芯片通过导热粘结胶晶固于所述凹槽的内部,所述导热粘结胶包括SnTe粉、石墨粉、环氧树脂胶以及导热金属颗粒,且SnTe粉:石墨粉:环氧树脂胶:导热金属颗粒按照2:3:6:8的质量比混合而成;
S3、YAG荧光粉制备,所述YAG荧光粉包括碳酸钡、碳酸镁、含M的氧化物、含[PO4]3-化合物和碳酸锰,且所述YAG荧光粉具有如下化学表示式:(Ba0.5-x-yMgy)M2(PO4)3:xMn2+,其中,M为Zr、Ce和Hf中任意一种,x为0.01-0.12,y为0.07-0.22;
S4、LED管座制备及安装,通过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工艺依次将缓冲层、N型氮化镓层、P型氮化镓层沉积在LED管座原材的内壁上,并将制备好的YAG荧光粉填充在LED管座的内部,然后将LED管座套装于基板上,并通过导热粘结胶进行封装。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的基板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多个LED发光芯片连接为一体的铜箔电路,所述铜箔电路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金线的电极,所述LED发光芯片与电极通过金线绑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基板设置为覆铜箔层压板,所述铜箔电路以及电极采用蚀刻工艺蚀刻在基板的表面。
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的YAG荧光粉具体制备步骤包括:
1)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按照化学表示式(Ba0.5-x-yMgy)M2(PO4)3:xMn2+称取原料;
2)将称取的原料加入助熔剂和除杂试剂后充分混合,并通过研磨机研磨,然后将研磨后的粉末过120-160目筛网进行筛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康电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康电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39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