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敷设用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54748.9 | 申请日: | 202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6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李万松;李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凌宇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30 | 分类号: | H02G3/30;H02G9/08;H02G9/02;H02G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马威 |
地址: | 238300 安徽省芜湖市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敷设 支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敷设用支架,属于电缆支撑技术领域,包括连接板、支撑板、固定块和螺栓,所述连接板上垂直设有个数至少为两个的支撑板,且连接板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固定块,并且每个固定块均通过螺栓与电缆沟的内壁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支撑板上均等间距开设有凹口,每个所述凹口的内部均设有形状相同的第一弧形限位杆和第二弧形限位杆。本发明通过电缆自身重力对V型限位杆的挤压,使电缆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的移动至两个相互交叉的弧形限位杆之间,以此实现对敷设时电缆的束缚,从而避免了电缆在敷设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其它力的作用,导致同层的多个电缆之间容易出现折叠、交错等现象,而对电缆的敷设效率造成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支撑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电缆敷设用支架。
背景技术
电缆敷设在电缆沟和隧道内,一般多使用支架固定;常用的支架有角钢支架和装配式支架;电缆沟内使用的角钢支架。
现有电缆敷设用的支架,不能对安装时的电缆进行束缚,从而导致电缆在安装时,由于同层上的电缆较多,导致电缆在安装时容易出现折叠、交错等现象,而对电缆安装的效率造成影响,故而,迫切的需要研制一种电缆敷设用支架。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敷设用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敷设用支架,包括连接板、支撑板、固定块和螺栓,所述连接板上垂直设有个数至少为两个的支撑板,且连接板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固定块,并且每个固定块均通过螺栓与电缆沟的内壁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支撑板上均等间距开设有凹口,且凹口的左右两侧均与相应支撑板的左右两端连通,每个所述凹口的内部均设有形状相同的第一弧形限位杆和第二弧形限位杆,且每个凹口内部的第一弧形限位杆和第二弧形限位杆均相向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弧形限位杆、第二弧形限位杆的顶端均设有一个V型限位杆,且每个V型限位杆的敞口端均朝向相应凹口的内侧壁设置,并且每个凹口内部的两个V型限位杆均关于相应凹口的竖直中心线对称,每个所述凹口内部的两个V型限位杆相向的端面在扭簧的自然状态下相互接触,每个所述凹口内部的第一弧形限位杆与第二弧形限位杆相背的端面上均设有一个连接块,且每个连接块均通过铰接座与相应凹口的内侧壁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弧形限位杆靠近凹口内底部的一侧均开设有供相应第二弧形限位杆底端穿过的限位槽,每个所述铰接座均包括与相应凹口内侧壁固定连接的框型连接座、贯穿框型连接座左右两端的铰接轴以及螺纹套设于铰接轴两端的限位螺母,每个所述连接块背向相应弧形限位杆的一端均套设于相应铰接轴的中部,每个所述连接块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套设于相应铰接轴上扭簧,且每个扭簧背向相应连接块的一端与相应框型连接座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每个所述凹口的内底部均设有与相应弧形限位杆底端接触的弧形端面,且每个凹口两侧壁的顶端均设有用于盛放相应弧形限位杆顶端的括弧端面,并且括弧端面、弧形端面的尺寸均大于凹口的尺寸。
优选的,每个所述V型限位杆均与相应的第一弧形限位杆、第二弧形限位杆一体成型设置。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倾斜设置,且支撑板之间呈错位式排列在连接板上,并且每相邻两个支撑板同侧端部之间的水平距离与一个支撑板的宽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一侧的倾斜端面上设有L型支架,且L型支架水平、竖直方向上的端部均设有一个插接块,并且两个插接块均与L型支架的同一侧对齐,所述L型支架的另一侧上设有与相应插接块对齐的L型连接块,且每个L型连接块、插接块均与L型支架一体成型设置,所述连接板的倾斜端面上开设有用于卡接相应插接块的插接槽,所述L型支架水平部位与竖直部位的交叉处通过螺栓与电缆沟内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每个所述L型连接块与相应插接块上均设有两个相互对齐的栓孔,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与插接块上栓孔对齐的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凌宇电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凌宇电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47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变计自动打磨调阻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同层排水封地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