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间隙可调磁流变动力传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54860.2 | 申请日: | 202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51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季锦杰;田祖织;谢方伟;黄咸康;林述科;唐宇洁;王泽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D37/02 | 分类号: | F16D37/02 |
代理公司: | 徐州创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3 | 代理人: | 陈俊杰 |
地址: | 221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隙 可调 流变 动力 传递 装置 | ||
1.一种全间隙可调磁流变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动力输入部和动力输出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输入部包括动力传递装置主动部(3)、主动部小型环状励磁线圈(4)、动力输入轴(5),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主动部(3)为圆盘式结构,动力传递装置主动部(3)内侧与动力输入轴(5)的工作空间中通过凹槽设置有主动部小型环状励磁线圈(4);
所述动力输出部包括动力传递装置从动部(1)、从动部左侧轴向励磁线圈(2)、周向励磁线圈(8)、从动部小型环状励磁线圈(11)、动力输出轴(12)、从动部右侧轴向励磁线圈(13),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从动部(1)为中空圆筒式结构,动力传递装置从动部(1)内侧与动力输出轴(12)的工作空间中通过凹槽设置有从动部小型环状励磁线圈(11),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从动部(1)内侧设置有从动部左侧轴向励磁线圈(2)、周向励磁线圈(8)和从动部右侧轴向励磁线圈(13);
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为包覆式结构,动力传递装置主动部(3)与动力传递装置从动部(1)之间设有小型流道(15),构成全间隙传动空间,在该空间中充满磁流变液(14);磁流变液(14)通过小型流道(15)流入动力输入轴(5)与动力输出轴(12)的工作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间隙可调磁流变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部左侧轴向励磁线圈(2)设于动力传递装置从动部(1)左侧内壁沿轴向绕制,并配合安装有从动部左侧隔磁环(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间隙可调磁流变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部右侧轴向励磁线圈(13)设于动力传递装置从动部(1)右侧内壁沿轴向绕制,并配合安装有从动部右侧隔磁环(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间隙可调磁流变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向励磁线圈(8)设于动力传递装置从动部(1)上下两侧内壁沿周向绕制,并配合安装有周向励磁线圈隔磁环(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间隙可调磁流变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主动部(3)与动力传递装置从动部(1)的接触位置设有环状阶梯型凸台(3-1),环状阶梯型凸台(3-1)的右侧设有锯齿形沟槽(3-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间隙可调磁流变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从动部(1)与动力传递装置主动部(3)的配合处开设有环状阶梯型凹槽(1-2),环状阶梯型凹槽(1-2)的右侧设有矩形永磁铁安装槽(1-1),矩形永磁铁安装槽(1-1)内安装有矩形永磁铁(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间隙可调磁流变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部左侧轴向励磁线圈(2)、从动部右侧轴向励磁线圈(13)及周向励磁线圈(8)均可多层绕制,每层励磁线圈可分别搭配独立电流源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486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双重防盗式锁具
- 下一篇:具有超越功能的水解酸化和生物反应合建处理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