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压劲性水泥土桩体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56275.6 | 申请日: | 202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6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任承刚;巩建波;丁文举;罗勇;徐剑;顾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信国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18 | 分类号: | E02D5/18;E02D19/18;E02D5/46;E02D5/36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张严芳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压 水泥 土桩体 结构 及其 施工工艺 | ||
1.抗压劲性水泥土桩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连续桩体墙一(2)和多个连续桩体墙二(3),所述连续桩体墙一(2)与所述连续桩体墙二(3)均采用搅拌桩和旋喷桩(4)组合而成,所述连续桩体墙一(2)与水体方向平行,多个所述连续桩体墙一(2)从边坡(1)的上坡到下坡间隔分布,所述连续桩体墙二(3)与多个所述连续桩体墙一(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压劲性水泥土桩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桩体墙一(2)呈弧形,且沿边坡(1)上坡到下坡呈外凸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压劲性水泥土桩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桩体墙一(2)的中部设置有旋喷桩(4),所述旋喷桩(4)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搅拌桩(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压劲性水泥土桩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桩体墙二(3)交叉分布,所述连续桩体墙二(3)与所述连续桩体墙一(2)连接形成有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位于所述连续桩体墙一(2)的搅拌桩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接点位于中间的所述连续桩体墙一(2)的旋喷桩(4)处,所述连续桩体墙二(3)包括第二搅拌桩(6)。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任一项所述的抗压劲性水泥土桩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1)的两侧设置有连续桩体墙三(7),所述连续桩体墙三(7)由第三搅拌桩组合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压劲性水泥土桩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喷柱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搅拌桩(5)和第二搅拌状的直径。
7.抗压劲性水泥土桩体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对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抗压劲性水泥土桩体结构进行施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边坡(1)上进行旋喷桩(4)和搅拌桩定位;
步骤2:在边坡(1)的中部进行钻孔和旋喷得到连续桩体墙一(2)的旋喷桩(4);
步骤3:在旋喷桩(4)的两侧进行搅拌得到第一搅拌桩(5)从而得到完整的第一个连续桩体墙一(2);
步骤4:沿所述第一搅拌桩(5)实施第二搅拌桩(6)得到连续桩体墙二(3)的下半部分且实施该区域的连续桩体墙三(7)以及第二个连续桩体墙一(2)的搅拌桩部分;
步骤5:在第二个连续桩体墙一(2)的中心钻孔和旋喷得到完整的第二个连续桩体墙一(2);
步骤6:在第三个连续桩体墙一(2)的旋喷桩(4)位置实施旋喷桩(4),如图5所示;
步骤7:在旋喷桩(4)的两侧进行搅拌得到第一搅拌桩(5)从而得到完整的第三个连续桩体墙一(2);
步骤8:沿第三个连续桩体墙一(2)的搅拌桩部分实施连续桩体墙二(3)的上半部分,且实施该区域的连续桩体墙三(7);
步骤9:重复步骤2-8可以得到第二组单元的桩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压劲性水泥土桩体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结构的施工从边坡(1)的下坡向上坡进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压劲性水泥土桩体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在水体干旱或者注水之前进行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信国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信国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627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伸缩的多体船片体及工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涂布模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