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PI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56289.8 | 申请日: | 202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20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王阳阳;雷宗华;彭金辉;刘武忠;廖正赟;李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0 | 分类号: | G06F21/60;G06F21/72 |
代理公司: | 郑州德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8 | 代理人: | 张微微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pi 数据传输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一种SPI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包括:安全芯片设置的引脚INT1和引脚INT4分别与主机提供的输出端口和输入端口进行连接;安全芯片上电或复位后,主机设置引脚INT1为高电平,等待引脚INT4为高电平;主机检测引脚INT4为高电平时,通过改变引脚INT1的电平变化状态,向安全芯片依次写入第一组数据包和第二组数据包;当主机检测引脚INT4输出低电平时,通过改变引脚INT1的电平变化状态,从安全芯片依次读取对第一组数据包和第二组数据包运算处理后的数据;重复向安全芯片写入数据包和从安全芯片中读取运算处理后的数据包的过程,直至所有数据包均处理完成;安全芯片在主机写第二组数据包和读第一组数据包运算处理后的数据时均处于对数据包的运算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PI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SPI)协议是一种高速的、全双工、同步的通信总线协议,其传输速度通常能够达到甚至超过10兆比特每秒,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通过主设备输出从设备输入数据线MISO和从设备输出主设备输入数据线MOSI相连接,并进行SPI数据传递。
现有技术中,数据的密码运算处理通常由专门的安全芯片完成,主机需要通过SPI总线传输数据至安全芯片,再由安全芯片进行密码运算处理,处理完成后再将数据传回至主机。安全芯片需要等待主机发送数据完成后再进行密码运算处理,并通过SPI传回数据,导致当需要传输多个数据包时,会造成总体传输效率较低、主机与安全芯片的交互次数较多、SPI接口性能不高,因此如何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减少主机与安全芯片的交互次数,提高SPI接口性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SPI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其能够采用多缓冲的模式,主机利用安全芯片的密码运算时间写入后续数据包和读取运算处理后的数据包,节省后续数据包的通讯时间,以及采用一次发送的数据包数至少为两个数据包,减少与安全芯片的交互次数,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提高SPI接口性能。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出一种SPI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具体包括:引脚配置过程、初始化过程和数据传输过程;
所述引脚配置过程:
将安全芯片和主机通过SPI接口线进行连接;
所述安全芯片设置有引脚INT1和INT4、所述主机分别提供两个通用输入/输出引脚,一个配置为输入端口,另一个配置为输出端口;
将所述安全芯片的引脚INT1与所述主机的输出端口进行连接,所述安全芯片的引脚INT4与所述主机的输入端口进行连接;
其中,所述引脚INT1表明所述主机的状态,所述引脚INT4表明所述安全芯片中是否有处理好的数据;
所述初始化过程:
所述安全芯片上电或复位后,所述主机设置所述引脚INT1为高电平,等待所述引脚INT4为高电平;
所述数据传输过程:
当所述主机检测所述引脚INT4为高电平时,通过改变所述引脚INT1的电平变化状态,向所述安全芯片依次写入第一组数据包和第二组数据包;在所述主机向所述安全芯片写入第二组数据包的同时,所述安全芯片对所述第一组数据包进行运算处理;
在写入所述第二组数据包后,当所述主机检测所述引脚INT4变为低电平时,通过改变所述引脚INT1的电平变化状态,从所述安全芯片依次读取对第一组数据包和第二组数据包运算处理后的数据;在所述主机从所述安全芯片中读取第一组数据包运算处理后的数据的同时,所述安全芯片对所述第二组数据包进行运算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62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