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式模内切的手机壳免喷涂注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56399.4 | 申请日: | 202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5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沈丽;修立煌;沈强;王文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博耀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00 | 分类号: | B29C45/00;B29C71/02;H04M1/18;C08L55/02;C08K13/04;C08K3/08;C08K3/04;C08K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宫建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航城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式 模内切 机壳 喷涂 注塑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式模内切的手机壳免喷涂注塑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材料由以下元素组分按重量百分比配制而成,包括1.3%~2.5%的铝粉、0.04%炭黑、0.15%抗氧剂、0.15%分散剂和0.8%高光色粉,硬度改性剂4%~10%,其余为ABS塑料原料,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总和为100%,随后按相应比例配比,对各材料进行加热融合,随后使用螺旋挤压机对融合后的材料进行制粒处理,以形成注塑颗粒待用。本发明通过对铝粉、炭黑和玻璃纤维的合理搭配混合,使生产出的手机壳具有良好的金属质感,较好的色泽均匀度,有效避免出现降低缩痕、流痕和熔接线的现象,而通过对玻璃纤维的合理使用,使得生产的手机壳具有较高的硬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壳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式模内切的手机壳免喷涂注塑方法。
背景技术
手机壳是对手机外观进行保护或装饰的装饰品。针对手机品牌和功能的增加手机壳也呈多样化,根据手机壳的质地可分为皮革、硅胶、布料、硬塑、软塑料等,手机壳不仅作为装饰品让手机成为一道风景,更可以防摔、防水和防震,而免喷涂塑料是在塑料原料(PP、ABS、AS、PC等)中通过熔融共混的方式加入具有不同显示效果的金属粉、珠光粉、陶瓷粉、高光色粉等,使其自带特殊色彩效果,对于消费者来说,免喷涂产品更加健康、环保,符合人们对高品质生活追求的趋势;对于家电以及塑料加工企业来说,免喷涂技术意味着更低的成本,更加简便环保的产品制造方式,有效避免对工作人员产生身体健康影响,因此,使用免喷涂塑料进行手机壳的制作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而由于免喷涂塑料更加美观,也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免喷涂手机壳注塑方法中,所选用的原料在实际生产后,硬度较低,因此在手机壳后期的使用时,其光滑的表面很容易被划伤,且不便于修复,而影响美观,且现有的注塑生产中,缺乏对手机壳的耐热性能处理,进而使部分厂家生产的手机壳耐热性较差,很容易被迸溅的高温液体烫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式模内切的手机壳免喷涂注塑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式模内切的手机壳免喷涂注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注塑颗粒制备,原材料由以下元素组分按重量百分比配制而成,包括1.3%~2.5%的铝粉、0.04%炭黑、0.15%抗氧剂、0.15%分散剂和0.8%高光色粉,硬度改性剂4%~10%,其余为ABS塑料原料,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总和为100%,随后按相应比例配比,对各材料进行加热融合,随后使用螺旋挤压机对融合后的材料进行制粒处理,以形成注塑颗粒待用;
步骤(2)、注塑颗粒烘干,将制得的注塑颗粒放入烘箱中烘干处理,干燥温度设定为70℃~85℃,干燥4-5小时,将注塑颗粒中的水分控制在0.05以下;
步骤(3)、注塑成型,将原材料加热熔融,且加工温度设置在210℃~230℃,随后利用机械式模内切注塑模具进行注塑成型,待材料冷却成型后取出成型的手机壳,并进行初步检验,随后将检验合格的手机壳保留,进行后续加工;
步骤(4)、初次去毛刺,采用抛光砂纸对手机壳进行打磨,去除注塑成型时模具分界面以及相机孔位处的注塑毛刺;
步骤(5)、孔位加工,利用可输送夹具对手机壳进行夹持输送,并在相应工位钻出或铣出手机壳体不便于注塑成型的孔位,并对所加工孔位进行检验,随后将检验合格的手机壳保留,进行后续加工;
步骤(6)、二次去毛刺,采用抛光砂纸对手机壳后续加工出的可控为进行打磨处理,去除孔位加工时产生的毛刺;
步骤(7)、退火处理,将孔位加工完成的手机壳,放置在加热炉中,设定温度为70℃~85℃,对手机壳进行加热,待手机壳完全加热至70℃~85℃后,关闭加热炉,待其降温冷却后,取出手机壳,实现退火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博耀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博耀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63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洞石涂料及其反应装置
- 下一篇:摄像元件及摄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