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底泥浓缩固化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56572.0 | 申请日: | 202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72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杨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逸环科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E02B3/12;C02F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68 | 代理人: | 孙国栋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缩 固化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底泥浓缩固化方法及装置,包括翻耙装置、抽真空装置、底泥层、插板、桩柱、插槽和凹槽,所述翻耙装置包括电机、叶片、连杆、导轨、第一齿轮、通孔、框架、连接块、筒体、连接杆和第二齿轮,所述底泥层的上方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均外均套设有筒体,所述筒体与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筒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框架,所述框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外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本发明可选择的设备小型且利于移动,适用于城市内的小型河道,采用絮凝剂与底泥层混合加速底泥层的浓缩与固化,工期短,工作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底泥浓缩固化技术领域,具体是底泥浓缩固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将来的河道淤泥如果以每年0.16m的速度堆积,在20年后,淤泥将翻一倍,而河道底泥的固化并浓缩,是减少污染源的最重要的方式。
(1)常用方法,真空预压法
真空预压法是通过打插塑料排水板,然后通过真空泵来抽水、抽气,使得淤泥中土粒间距减小。真空预压法的应用深度一般在25-30m,需要有大型的挖掘打插设备。塑料排水板打插间距一般是0.8-1.5m,也就是说每一条塑料排水板的影响半径只有0.4-0.8m,打插密度很高。
而中小河道的河宽一般在30-100米,不利于大型的挖掘打插设备进河道操作,城市内河道的淤泥厚度一般只有1.2-3.3米,不需要大型的设备,但是小型的设备由不具备打插装置。所以对于河道淤泥,塑料排水板的打插设备过大,打插密度太高,这一方法不适用。
(2)堆载预压法
堆载预压法是通过加载重力,淤泥通过自然沉降,一般所需的时间比较长。而对于内河河道,工期都比较短,难以长时间的围堰截留来施工。
由此,工程基础建设中常用的这两种方法,均不适用于河道的污泥浓缩固化中的水分去除,由此,我们提出底泥浓缩固化方法及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底泥浓缩固化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底泥浓缩固化装置,包括翻耙装置、抽真空装置、底泥层、插板、桩柱、插槽和凹槽,所述翻耙装置包括电机、叶片、连杆、导轨、第一齿轮、通孔、框架、连接块、筒体、连接杆和第二齿轮,所述底泥层的上方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均外均套设有筒体,所述筒体与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筒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框架,所述框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外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框架在第一齿轮下方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框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的轨道轮,所述轨道轮的下方设置有导轨,所述轨道轮与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导轨设置在凹槽内,所述连杆外套设有若干的叶片,所述叶片与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杆外套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所述抽真空装置包括主管、支管、开孔、排水泵、水气分离罐、第一副真空泵、主真空泵、第二副真空泵、电控柜、三维排水网和真空塑料密封膜,所述底泥层的表面上方设置有主管,所述主管固定连接有若干的支管,所述支管的内腔与主管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支管开设有若干的开孔,所述底泥层的表面铺设有三维排水网,所述主管的上方设置有真空塑料密封膜,所述主管的一侧设置有水气分离罐,所述水气分离罐的一侧设置有排水泵,所述水气分离罐的另一侧设置有主真空泵,所述主真空泵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副真空泵,所述主真空泵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副真空泵,所述第二副真空泵的一侧设置有电控柜,所述电控柜与第一副真空泵、主真空泵、水气分离罐、第二副真空泵和排水泵电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逸环科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海逸环科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65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