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猕猴桃的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56988.2 | 申请日: | 202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1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蔡洪源;黄余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毕节雨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C21/00;A01G13/00;C05G5/20;C05B7/00;C05G1/00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1700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猕猴桃 种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猕猴桃的种植方法,包括选地挖沟、选苗、种植、追肥、喷药和采收。本发明方法独特的种植方法,利用基肥、追肥等,能让猕猴桃充分吸收所需土壤内富含的多种元素,创造猕猴桃生长发育的最佳土壤环境,这样有利于增强植株抗病能力,防止早衰,促进果实增长,提高猕猴桃的产量,成活率高,同时利用有机肥进行种植,种植技术简单,可实施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的种植方法,特别是一种猕猴桃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也称狐狸桃、藤梨、羊桃、木子、毛木果、奇异果、麻藤果等,果形一般为椭圆状,外观呈绿褐色,表皮覆盖浓密绒毛,不可食用,其内是呈亮绿色的果肉和一排黑色的种子。因猕猴喜食,故名猕猴桃;亦有说法是因为果皮覆毛,貌似猕猴而得名,是一种品质鲜嫩,营养丰富,风味鲜美的水果。
猕猴桃原产中国,因其鲜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特别丰富而风靡世界各国,成为一种新兴果树,猕猴桃果实中除了维生素的含量比苹果、橙子高几倍至几十倍外,还含有维生素P(即卢丁)和蛋白分解酶,有降低血压和帮助消化的作用,是一种保健营养食品;在药学价值方面,据现代医学临床试验,其鲜果及果汁对麻风病、消化道癌症、高血压等疾病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和辅助疗效。
由于猕猴桃容易受到种植区域、虫害和疾病等灾害的影响,使其产量一直很低,远远不足以满足人们对猕猴桃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猕猴桃的种植方法。本发明方法可增强猕猴桃植株抗病能力,防止早衰,促进果实增长,提高猕猴桃的产量,成活率高,同时利用有机肥进行种植,种植技术简单,可实施性强。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猕猴桃的种植方法,包括选地挖沟、选苗、种植、追肥、喷药和采收。
前述的猕猴桃的种植方法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挖沟:选择地势高,阳光充足,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肥沃,PH为6的土壤;开挖沟宽45cm,沟深45cm的种植沟,亩施入基肥硼钙石10-20kg、粉碎的秸秆70-80kg、腐熟猪粪50-100kg、腐熟饼肥20-40kg、硫酸镁20-35kg、硫酸锌10-20kg、硫酸锰10-15kg、磷肥10-15kg和生石灰50-100kg,覆土;
(2)选苗:选择高40-60cm,发育正常无病虫害,根系发达的优质壮苗;
(3)种植:选择下雨前1-2天将优质壮苗移栽在步骤(1)的土地上,种植株距5米,行距5米,种植后灌透水一次,待水渗后再覆土,不让根系外露,培土高于地表7cm;苗木种植好,在其旁插一木棍,待新梢长到30cm再系于木棍上;
(4)追肥:种植完成后进行追肥,在猕猴桃接近伤流或刚伤流时,施肥一次,每株施尿素0.3kg和腐熟猪粪40-50kg,在谢花后,施肥一次,每株施腐熟猪粪40-50kg、腐熟饼肥1-2kg、草木灰1-2kg和尿素0.2-0.4kg;
(5)喷药:猕猴桃花期每隔15-20天喷一次0.1%磷酸二氢钾和0.2%尿素液;开花后喷药0.1%磷酸二氢钾;
(6)成熟采收。
前述的猕猴桃的种植方法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挖沟:选择地势高,阳光充足,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肥沃,PH为6的土壤;开挖沟宽45cm,沟深45cm的种植沟,亩施入基肥硼钙石15kg、粉碎的秸秆75kg、腐熟猪粪80kg、腐熟饼肥30kg、硫酸镁30kg、硫酸锌15kg、硫酸锰12kg、磷肥12kg和生石灰80kg,覆土;
(2)选苗:选择高50cm,发育正常无病虫害,根系发达的优质壮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毕节雨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毕节雨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69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猕猴桃病害的防治方法
- 下一篇:腕掌指固定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