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建筑材料燃烧性能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57165.1 | 申请日: | 202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63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徐曼曼;张文庆;张浩;刘永明;张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1/12 | 分类号: | G01N31/1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永生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建筑材料 燃烧 性能 测试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建筑材料燃烧性能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其装置包括燃烧性能测试柜,还包括鼓风机、点燃器、燃烧收集盘以及用于对燃烧收集盘燃烧前后进行称重的称重计,所述鼓风机设在燃烧性能测试柜外部通过管路与燃烧性能测试柜内相连通,所述点燃器、燃烧收集盘以及称重计均设在燃烧性能测试柜中,点燃器对应燃烧收集盘设置,燃烧收集盘位于称重计上方。其测试操作简便,测试材料范围广,通用性较好,降低了测试成本;并且测试性能指标多,通过计算机将收集各项数据并与标准材料实验指标数据库进行对比来判断实验试样是否合格,测试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燃烧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建筑材料燃烧性能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人们在建筑里工作、学习、生活,各种功能不同的建筑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各种各样建筑材料与人类的接触最为密切,尤其是近些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越来越高的追求,对所身处的建筑环境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建筑材料开始涌向市场。一般好的建筑材料坚固耐用,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不易变形,对人体没有危害。但劣质材料不仅安全性差,寿命短,且后期维护成本高,更容易使建筑出现表面凹凸不平、出现裂缝、脱落、渗水、产生刺激性气味,影响居住者身体健康。并且许多火灾都是起因于装修材料的燃烧,有的是电气老化线路或烟头点燃了地毯等铺地材料;还有的是由于吊顶、隔断采用木制品,着火后很快就被烧穿,严重影响了人员的快速、有效、安全疏散,甚至造成了火灾的扩大,难以短时间内扑灭,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恶劣的社会影响。
现有技术所公开的建筑材料测试装置结构复杂,存在一定的操作不便、复杂、不精确等缺陷,限制了其使用的范围,为材料的就近测试带来诸多不便;并且测试指标单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建筑材料燃烧性能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其测试操作简便高效并且准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携式建筑材料燃烧性能测试装置,包括燃烧性能测试柜,还包括鼓风机、点燃器、燃烧收集盘以及用于对燃烧收集盘燃烧前后进行称重的称重计,所述鼓风机设在燃烧性能测试柜外部通过管路与燃烧性能测试柜内相连通,所述点燃器、燃烧收集盘以及称重计均设在燃烧性能测试柜中,点燃器对应燃烧收集盘设置,燃烧收集盘位于称重计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鼓风机与燃烧性能测试柜相连的管道为回路管道。
所述鼓风机与燃烧性能测试柜相连的管道上设有流量计以及流量调节阀,所述燃烧性能测试柜的内部设有氧传感器,所述氧传感器和流量调节阀电连接。
所述燃烧性能测试柜内设有用于测量燃烧反应火焰高度的铁尺,铁尺的下端零位与燃烧收集盘相平齐设置。
所述燃烧性能测试柜内设有一氧化碳气体浓度检测仪和温度计;所述燃烧性能测试柜上设有排气阀;并在柜体上设有可视窗口,柜体上对应可视窗口设有用于拍摄燃烧火焰的相机,相机位于柜体的外部。
所述燃烧性能测试柜为侧开门密封型柜,并在燃烧性能测试柜底部设有滚轮,燃烧性能测试柜的上部设有扶手。
所述燃烧性能测试柜的内壁上设有竖直的滑轨,点燃器设在滑轨上,燃烧性能测试柜的顶部上方设有升降驱动电机,升降驱动电机与点燃器相连。
所述称重计设在燃烧性能测试柜底部,燃烧性能测试柜底部上设有竖直的螺柱,燃烧收集盘套设在螺柱上通过螺母定位,燃烧收集盘位于称重计正上方;或者,称重计设在燃烧性能测试柜底部,燃烧收集盘通过螺柱直接固定在称重计上,燃烧收集盘位于称重计的上方。
还包括用于记录和算出测试数据的PC机,所述PC机位于燃烧性能测试柜外部,并且PC机与鼓风机、流量计、点燃器、称重计、一氧化碳气体浓度检测仪以及温度计均电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71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