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自吸泵的全自动气体排放阀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57411.3 | 申请日: | 202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0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曲昌平;孙才军;曹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埃斯克制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04 | 分类号: | F16K17/04;F16K31/126;F04D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韩立峰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全自动 气体 排放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吸泵的全自动气体排放阀及其工作方法,包括自吸泵,所述自吸泵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的另一端设置在水池内,所述自吸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上设置有逆止阀,且出水管道上位于逆止阀和自吸泵输出口之间通过旁路管道连接有全自动气体排放阀,由于自吸泵的出水管道上设置逆止阀,自吸泵本体的吸入口带有拍门,自吸泵停泵后,由于逆止阀和拍门同时或相继关闭,泵腔内会存有剩余压力,导致泵腔会在停止工作后继续承压,全自动气体排放阀排气通道进气口处于开启状态,气体进入泵腔,泵腔剩余压力达到释放,避免自吸泵在停泵的状态下继续承压,有效保护泵体,延长自吸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吸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自吸泵的全自动气体排放阀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自吸泵属自吸式离心泵,它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运行平稳、维护容易、效率高、寿命长,并有较强的自吸能力等优点。
目前,公知的自吸泵分内混式和外混式两种,而内混式又分有喷射装置和无喷射装置两种。现有的实用新型《喷灌自吸泵》(授权公告号CN2292927Y)和《一种大流量高扬程自吸泵》(授权公告号CN2541639Y)都是内混式自吸泵,是目前内混式自吸泵的主流产品,它们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其中前一个实用新型是无喷射装置的内混式自吸泵,其水泵效率较高但排气时间即上水时间比较长,而后一个实用新型是有喷射装置的内混式自吸泵,其排气时间即上水时间比较短但水泵效率较低。这是因为它们排气时的气液混合通道与正常工作时的进水通道是同一个通道,在前一个实用新型中,进水通道无喷射装置即无障碍,因此在正常工作时的水泵效率较高,但是在启动排气的时候,气液混合不充分,所以排气时间即上水时间比较长。而后一个实用新型在进水通道有喷射装置,因此在启动排气的时候,气液混合比较充分,所以排气时间即上水时间比较短,但在正常工作时,喷射装置成了进水通道中的障碍,因此水泵效率较低。
鉴于自吸泵运行的初始状态是先将泵腔内及进水管道内的气体先排出,至气体排完后,自吸泵才能进入完全排水的状态。当自吸泵出口管路系统安装有逆止阀和闸阀时,离心泵在启动时,因防止和避免大电流运行,常规的操作方法是关闭闸阀启动水泵,如此自吸泵启动后,泵腔内以及进水管道内的气体无法排出,自吸泵便不能进入正常的运行状态。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用于自吸泵的全自动气体排放阀,该全自动气体排放阀便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并作为自吸泵在上述工作环境下的专用配套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自吸泵的全自动气体排放阀,自吸泵启动后,将自吸泵腔内的气体通过全自动气体排放阀的排气通道进气口吸入,并通过全自动气体排放阀出气口上的导流管导入水池,将自吸泵内的气体排出;自吸泵工作过程中,通过自吸泵的出水管道将介质导入阀腔,阀腔的阀膜片在介质的作用下向上推动阀轴,阀轴的顶端插入阀体的出气口实现全自动气体排放阀的关闭,并保持自吸泵的流量≥加仑,全自动气体排放阀即一致处于关闭状态;自吸泵关闭后,阀轴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打开阀体的排气口,阀膜片在阀轴的推动下返回初始位置,且阀膜片复位后,阀腔的内部残留有少量的固体颗粒,即下次自吸泵工作时,固体颗粒在气体排放时经排气通道进气口排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自吸泵的全自动气体排放阀,包括自吸泵,所述自吸泵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的另一端设置在水池内,所述自吸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上设置有逆止阀,且出水管道上位于逆止阀和自吸泵输出口之间通过旁路管道连接有全自动气体排放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埃斯克制泵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埃斯克制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74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