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钢衬式耐火门窗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57849.1 | 申请日: | 202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4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乃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5/16 | 分类号: | E06B5/16;E06B7/28;A62C31/00;A62C37/00;A62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钢衬式 耐火 门窗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钢衬式耐火门窗系统,所述门窗框架包括外框体和内框体,所述采集控制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紫外线传感器、电气主控柜和报警器,所述电气主控柜上连接有报警器,所述执行模块包括干粉喷洒机构、玻璃破碎机构和自动窗帘机构;本发明通过温度传感器将采集的温度数据传输给主控电气柜与设定的温度数据范围进行对比,从而判断火灾的发生,并通过主控电气柜控制执行机构的干粉喷洒机构和玻璃破碎机构进行干粉喷洒和门窗玻璃的自动破碎,干粉喷洒机构可将门窗四周范围内的明火扑灭,效果显著,保证了逃生通道的安全性,增加了人员的逃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火门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钢衬式耐火门窗系统。
背景技术
耐火门窗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连同框架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的门窗,在防火间距不足的两建筑物外墙上,或在被防火墙分隔的空间之间,需要采光和通风时,应当采用耐火门窗;
而现有的一些智能门窗在遇到火灾时安全性极差,门窗的玻璃大多是钢化玻璃,知识面浅薄的人特别是一些老人,遇火灾时无法及时敲碎玻璃,门窗反而成了阻碍,且当门窗处火势较大时也会阻碍逃生,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无钢衬式耐火门窗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钢衬式耐火门窗系统,该无钢衬式耐火门窗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将采集的温度数据传输给主控电气柜与设定的温度数据范围进行对比,从而判断火灾的发生,并通过主控电气柜控制执行机构的干粉喷洒机构和玻璃破碎机构进行干粉喷洒和门窗玻璃的自动破碎,干粉喷洒机构可将门窗四周范围内的明火扑灭,效果显著,保证了逃生通道的安全性,增加了人员的逃生率。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钢衬式耐火门窗系统,包括门窗框架、采集控制模块和执行模块,所述门窗框架包括外框体和内框体,所述采集控制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紫外线传感器、电气主控柜和报警器,所述外框体上方和下方设有温度传感器和紫外线传感器用于采集外框体周围的温度和紫外线照射的强度,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紫外线传感器与电气主控柜连接将采集的温度数据和紫外线强度数据传输给电气主控柜进行分析判断,所述电气主控柜与执行模块连接将分析判断后的数据信息转化为执行信号传输给执行模块,所述电气主控柜上连接有报警器,所述执行模块包括干粉喷洒机构、玻璃破碎机构和自动窗帘机构。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气主控柜根据提前设定的温度数据值和紫外线数据值对温度传感器和紫外线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对比判断,将温度判断结果转化为执行信号传输给干粉喷洒机构、玻璃破碎机构和报警器控制执行并报警,将紫外线强度判断结果转化为执行信号传输给自动窗帘机构控制执行。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紫外线传感器和报警器与电气主控柜并联电性连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气主控柜与干粉喷洒机构、玻璃破碎机构和自动窗帘机构并联电性连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干粉喷洒机构包括风机、螺旋风道、扩散板、扩散盒和通孔,所述电气主控柜与风机电性连接,所述外框体上下方内部设有螺旋风道,所述螺旋风道一侧与风机管道连接,所述螺旋风道一侧设有扩散板,所述外框体左右侧内部设有扩散盒,所述扩散盒与扩散板上均设有通孔。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螺旋风道和扩散盒中均储存有灭火器干粉,所述外框体前后侧均设有与螺旋风道和扩散盒连通的干粉喷头。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玻璃破碎机构包括移动槽、弹簧、推板、伸缩卡杆和撞针,所述内框体四角处内部通过移动槽设有弹簧和推板,所述移动槽侧壁设有伸缩卡杆,所述推板上设有撞针,所述伸缩卡杆将推板和弹簧压缩固定,所述电气控制柜与伸缩卡杆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金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78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