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短管内外双面磁流变抛光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58008.2 | 申请日: | 202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3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陈丙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24B1/00 | 分类号: | B24B1/00;B24B1/04;B24B31/112;B24B41/06;B24B41/00;B24B57/02;B24B47/12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内外 双面 流变 抛光机 | ||
1.一种陶瓷短管内外双面磁流变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工作台;
顶板,通过竖梁固定在工作台上方,竖梁的下端与工作台固定连接,竖梁的上端与顶板固定连接;
固定架,呈环形结构且固定设置在工作台和顶板之间;
第一驱动齿轮,为四个且呈圆形阵列转动连接在固定架的上端面;
第一抛光部,为环形结构且其外周侧设有齿轮结构并与四个第一驱动齿轮啮合连接,第一抛光部的内周侧形成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抛光头A且抛光头A上均设置有第一线圈,所述的第一抛光部用于陶瓷管的外表面抛光;
若干对限位块,呈环形阵列设置且将所述的第一抛光部转动约束在竖直方向上;
一对第一步进电机,与四个第一驱动齿轮中的两个相对的第一驱动齿轮连接,且带动对应的第一驱动齿轮驱动第一抛光部旋转;
第二抛光部,设置在第一抛光部的环形结构内且径向中心与第一抛光部的径向中心重合,第二抛光部的外周侧形成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抛光头B且抛光头B上设置有第二线圈,所述的第二抛光部的外周侧与第一抛光部的内周侧形成用于穿置陶瓷管的间隙,所述的第二抛光部用于陶瓷管的内表面抛光;
第二步进电机,固定在顶板下端面且其驱动端通过连接轴连接有转轴,转轴的下端与第二抛光部的中心固定连接且由第二步进电机驱动第二抛光部相对第一抛光部反向旋转;
夹持旋转机构,设置第二抛光部下方且用于夹持待抛光的陶瓷管下端并带动陶瓷管往复旋转摆动;
电源,与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电连接且用于提供第一抛光部和第二抛光部相互反向旋转时产生磁场的电能;
磁流变液供给机构,设置在工作台一侧且其具有两个磁流变液输出端并分别延伸至第二抛光部的外周侧与第一抛光部的内周侧形成的间隙上方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短管内外双面磁流变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台上端面还设置有将第一抛光部和第二抛光部遮挡其中的弧板,所述的弧板为一对,且其合围形成环形结构,其相互贴合的其中一侧为转动连接,其另一侧可转动启闭地贴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陶瓷短管内外双面磁流变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台为环形框架结构,所述的夹持旋转机构设置在工作台的环形框架结构中部,其包括:
床鞍,固定设置在工作台的环形框架结构中部,且用于带动待抛光的陶瓷管旋转;
固定轴,竖直固定在床鞍上且其下端与床鞍固定连接;
第一定位盘,为环形结构且通过若干连接杆与固定轴上部固定连接且固定轴的虚拟轴线竖直穿过第一定位盘的径向中心;
若干定位爪,呈环形阵列设置在第一定位盘的环形结构上端面且可沿接近或远离第一定位盘的环形结构中心滑动并通过锁止件锁止固定;
第二定位盘,为环形结构且固定在固定轴上端部并与第一定位盘位于同一水平位置,其周侧设有若干贯穿第二定位盘的限位槽,所述的限位槽内均滑动设置有凸块,凸块朝向第一定位盘的一侧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的固定块用于与待抛光的陶瓷管内侧面相抵,所述的连杆上还套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凸块接近第二定位盘内周侧的侧面部分外露在第二定位盘的环形结构内;
凹轴,其上部的外径大于其下部外径且活动穿置在第二定位盘的环形结构内,凹轴的外侧面用于与凸块相抵,其轴向中部设有螺纹内孔,螺纹内孔中螺纹穿置有螺纹杆,螺纹杆的下端与固定轴的上端固定连接,由凹轴的旋转使其上部的大径端向下移动,使与凹轴外侧面相抵的凸块逐步推入到限位槽中,使固定块沿接近第一定位盘方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未经福建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800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的铆接方法
- 下一篇:一种烧水壶、茶具及一次性茶具替换内衬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