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658095.1 申请日: 2020-07-09
公开(公告)号: CN111758492B 公开(公告)日: 2022-05-20
发明(设计)人: 郭月仙;李晓艳;杨丽琴;马立验;骆伏海;魏联盟;苏丙兴;杨碧珠 申请(专利权)人: 宁德市益智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G18/20 分类号: A01G18/20;A01G18/69;A01G18/00;A01G18/66;A01G18/62
代理公司: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代理人: 林振杰
地址: 355300 福建省***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木耳 林下 栽培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涉及木耳栽培技术,该林下栽培方法在林下设置栽培架,栽培架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架和防护网;支架包括中心管、多根支柱、加强筋和吊挂装置,中心管内设有中心水管,中心水管的侧面设有多个支管,支管的端部设有喷头;所述顶板上设有第一螺孔,吊挂装置的钢针贯穿第一螺孔设置;通过将玉木耳菌包设置于钢针上进行出耳栽培。该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不仅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林下空间,保证玉木耳的产量和优良品质,栽培过程中的玉木耳还可用于展示、教学,有效调整产业结构,带动种植区及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丰富农产品中高端市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木耳栽培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玉木耳是多孢自交选育成功的食用菌新品种,色泽温润如玉、晶莹剔透、圆边、单片、小碗、无筋、肉厚、质脆、味道鲜美,可素可荤,具有补血、降血脂、降血浆胆固醇、清肺益气、促进消化、化解结石等功效。该品种抗杂能力强,生物学效率高,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现阶段玉木耳的栽培主要在室内或大棚中进行。如申请号为201810635210.6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玉木耳的培育方法,选择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周围无污染物的农田作种植园,构架玉木耳育苗大棚,在大棚内进行玉木耳吊袋培育,通过对大棚结构的改进,有效提高玉木耳的产量和品质。申请号为201610000399.2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玉木耳吊袋出耳房,通过搭建出耳房,采用吊袋的方式提高空间利用率,解决了地栽占用面积大,受自然环境影响的问题。这类栽培方法易于控制环境条件,能够保证良好品质和产量,但是通常需要占用大量的农业用地,不但与我国日益减少的土地资源不相适应,也不利于观赏农业的发展。

随着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政策的推进和实施,各地林业建设快速发展,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植物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可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发展林下经济成为了现代农林牧综合发展的新模式。目前林下种植、养殖,多为林农自发行为,林下种养殖品种选择、种植方式、养殖规模、技术手段等均处于探索阶段,产品质量标准难以控制,对林地环境影响也无法评估。针对林下食用菌的栽培,目前采用直接在林下平铺放置或依靠树木搭建竹竿进行挂袋的方式进行,这两类栽培方式一方面容易遭受虫害或其他动物的采食,另一方面搭建的竹竿可能会影响部分树木的正常生长。而玉木耳属于近2年试种成功的新品种,相关研究较少,有必要针对具体的养殖品种,结合林下环境开发一种科学的,能保证林下经济健康发展的,适合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合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该方法不仅不会影响林下正常生态环境,还可保证玉木耳的良好品质和产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林下搭建栽培架,然后将打孔后的玉木耳出耳菌包置于灭菌后的栽培架上培养;第1-7天保持相对湿度为85±0.5%,然后调整相对湿度至88-94%,待形成4-6mm的耳芽时调整相对湿度至83-90%,耳片长至1.5-2cm时,采用早晚各喷水一次,调整相对湿度至75-94%,当耳片长至3-4cm时,采收;

所述栽培架包括底座、顶板和防护网,以及设置在底座和顶板之间的支架;

所述支架包括中心管、多根支柱、加强筋和吊挂装置,所述中心管设置于底座的中轴线上,所述中心管,以及所述支柱均匀环绕中心管设置,所述支柱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和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一端与中心管连接,另一端与支架连接;所述中心管内设有中心水管,所述中心水管的侧面设有多个支管,所述支管贯穿中心管设置,所述支管的端部设有喷头;

所述防护网设置于支架的外围,所述防护网用于阻隔昆虫;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市益智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宁德市益智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80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