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58137.1 | 申请日: | 202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4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金阔;李东海;李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04 | 分类号: | E04D13/04;E04D13/08;E03F5/10;E03F5/14;E03F5/04;E03B1/04;E03B11/16;E03B7/00;E03B7/07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张云和 |
地址: | 064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 雨水 收集 利用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雨水收集领域,尤其是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和地面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集水槽,第一过滤池和雨水管道,集水槽与第一过滤池连接,第一过滤池与雨水管道连接,雨水管道与自来水厂原水管路连接;地面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路面雨水井,第二过滤池,净化雨水存储池,路面雨水井与第二过滤池连接,第二过滤池与净化雨水存储池连接,净化雨水存储池通过供水管路与用户进水管连通。本发明能够缓解城市排水压力,减少城市内涝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能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收集领域,尤其是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多数地区都普遍存在这建筑密度大,路面硬化程度高,公共绿地面积小等特点。这些特点集中在一起,最终导致了每逢降雨之际,依靠水渠、水泵等排水泵系统将雨水资源大部分排入江河,被白白浪费。于此同时,由于雨水资源被排空,地下水资源长时间等不到补充,不仅是城市内部风雨必涝,同时还造成城市水资源不断匮乏的严峻局面。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有效缓解城市水源匮乏、雨水循环利用的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和地面雨水收集系统,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集水槽,第一过滤池和雨水管道,集水槽与第一过滤池连接,第一过滤池与雨水管道连接,雨水管道与自来水厂原水管路连接;地面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路面雨水井,第二过滤池,净化雨水存储池,路面雨水井与第二过滤池连接,第二过滤池与净化雨水存储池连接,净化雨水存储池通过供水管路与用户进水管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能够有效缓解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减少了城市内涝现象的发生,还有效补充了地下水的储量。
进一步的,本发明采用的优选方案是:
集水槽置于屋檐的下方,集水槽通过集水管路与第一过滤池连接。
供水管路通过分支管路与市政供水管路连通。
供水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
分支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
净化雨水存储池内设置有水压自动控制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集水槽1;集水管路2;第一过滤池3;雨水管道4;路面雨水井5;第二过滤池6;净化雨水存储池7;水压自动控制泵8;市政供水管路9;单向阀10;饮用水供水管路11;用户进水管路12;自来水厂13;分支管路14;供水管路1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由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和地面雨水收集系统组成。屋顶雨水收集系统由集水槽1、第一过滤池3和雨水管道4组成,集水槽1与第一过滤池3通过集水管路2连接,第一过滤池3通过集水管路2与雨水管道4连接。由于屋顶的雨水中泥沙含量相对比较少、雨水不易被污染,比较清澈,因此只需将屋顶上的雨水中的大颗粒在第一过滤池3内过滤、沉淀即可,然后再将过滤后的雨水引入雨水管道4内,将雨水管道4内的水作为原水流进自来水厂13,与自来水厂13内的原水混合进行处理后作为饮用水,通过饮用水供水管路11供用户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81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