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59292.5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78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蒋鹏;罗忠波;侯志明;蔡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20;H01L27/146;H01L2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孙涛;毛威 |
地址: | 518045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特征 识别 装置 电子设备 | ||
提供了一种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该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包括:镜头,设置在显示屏的下方,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显示屏上方的经由人体手指反射形成的光信号,其中所述光信号用来检测所述手指的生物特征信息;镜筒,所述镜头固定在所述镜筒内;支架,所述支架和所述镜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支架用于支撑所述镜筒。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提升屏下生物特征识别的效率。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7月6日、中国申请号为201880001093.6、发明名称为“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02月06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PCT/CN2018/075450、发明名称为“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生物特征识别组件和终端设备”的国际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生物特征识别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行业的高速发展,生物识别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更加便捷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例如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的实用化已成为大众所需。
目前,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技术主要包括基于周期性微孔阵列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技术和基于一体式的微透镜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技术。前一种光学指纹识别技术容易受到莫尔条纹的影响,并且需要将光学指纹识别模组贴在OLED屏下,工序复杂。后一种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技术的指纹识别模组是一体式的,其在量产过程中对于整个光学指纹识别模组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一般的加工工艺满足不了基本实际需求。由于上述各种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屏下生物特征识别的效率。
因此,如何提升屏下生物特征识别的效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提供了一种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提升屏下生物特征识别的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包括:
镜头,设置在显示屏的下方,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显示屏上方的经由人体手指反射形成的光信号,其中所述光信号用来检测所述手指的生物特征信息;
镜筒,所述镜头固定在所述镜筒内;
支架,所述支架和所述镜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支架用于支撑所述镜筒。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镜筒和所述支架之间形成有点胶结构,所述镜筒和所述支架之间的螺纹连接通过在所述点胶结构内进行点胶的方式进行固定。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点胶结构包括:所述支架的上表面在螺纹孔的外围区域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台阶结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镜头包括非球面透镜或非球面透镜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架的下表面在螺纹孔的外围区域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一凸起结构,所述镜头安装在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架的下表面在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和所述支架的边缘之间形成有第二凸起结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镜筒的上表面在筒口处向内延伸形成第三凸起结构,所述第三凸起结构用于固定所述镜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镜筒的上表面在筒口处通过倒角处理形成有斜角,使得所述镜筒在上表面处的内径大于所述镜筒在所述第三凸起结构处的内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镜筒的内侧表面在所述第三凸起结构的下方形成有第二台阶结构,所述镜头通过所述第二台阶结构固定在所述镜筒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92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胆道取石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