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悬索桥加劲钢箱梁新型桁架式隔板及其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59936.0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4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奉民;崔英明;郑升宝;李忠评;曾要争;应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2/00 | 分类号: | E01D12/00;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地址: | 4011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索桥 加劲 钢箱梁 新型 桁架 隔板 及其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索桥加劲钢箱梁新型桁架式隔板及其操作方法,属于桥梁设计技术领域,该产品由上横肋、下横肋、斜撑、节点板、加劲肋板及高强螺栓组成;上横肋、下横肋与加劲箱梁的顶、底、腹板环向焊接,在上横肋、下横肋翼缘若干节点设置节点板,相邻节点板之间通过斜撑相连,斜撑与节点板之间通过高强螺栓连接,节点板及上横肋、下横肋关键位置设置若干加劲肋板。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悬索桥加劲钢箱梁新型桁架式隔板的操作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材料利用率高,大大减轻了隔板重量,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所有钢构件和主梁节段一起在工厂内制作完成,钢构件均为小型构件,安装焊接方面,施工质量有可控,且斜撑与节点板采用栓接,后期维护更换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悬索桥加劲钢箱梁新型桁架式隔板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桁架式隔板是在国内大断面箱梁成熟的框架式隔板上延伸而来的,桁架隔板使箱内十分通透,视觉好,方便内部养护,也是大断面钢箱梁发展的自然趋势,将多余的隔板面积挖除,上面部分承受车轮荷载的需要,下面部分维持断面形状刚度的需要,中间部分支撑上下部分,减小上面部分的受力,横向从全断面压弯模式转换成桁架杆件的拉压模式,材料绩效高,大大减轻了隔板重量,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其次,该桁架式隔板所有钢构件和主梁节段一起在工厂内制作完成,钢构件均为小型构件,安装焊接方面,施工质量有可控,且斜撑与节点板采用栓接,后期维护更换方便。
当前,国内悬索桥加劲箱梁隔板主要为实腹式及框架式。实腹式隔板虽然刚度大,但由于面积过大,受力绩效最低,材料利用率低,且工厂制造组装困难,焊接质量难以控制;框架式隔板在实腹式隔板的基础上进行掏空,掏空部分采用撑杆支撑,对比实腹式有很大的改善,但仍旧保留了大面积的实心段,材料利用率仍然没有达到最佳状态,且掏空部分的撑杆与上横肋、下横肋之间通过焊缝连接,轮载作用下横肋会产生较大的面外变形,从而导致撑杆与节点板连接处开裂,影响耐久性。
新型桁架式隔板能很好的解决传统实腹式和框架式的缺陷,为悬索桥加劲箱梁隔板系统提供一种新的结构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悬索桥加劲钢箱梁新型桁架式隔板及其操作方法。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悬索桥加劲钢箱梁新型桁架式隔板,由上横肋、下横肋、斜撑、节点板、加劲肋板及高强螺栓组成;上横肋、下横肋与加劲箱梁的顶、底、腹板环向焊接,在上横肋、下横肋翼缘若干节点设置节点板,相邻节点板之间通过斜撑相连,斜撑与节点板之间通过高强螺栓连接,节点板及上横肋、下横肋关键位置设置若干加劲肋板。
进一步,所述锚斜撑的一端与上节点板通过栓接方式固定连接,斜撑的另一端与下节点板通过栓接方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加劲箱梁腹板与底板连接的角点位置设置一个节点板。
进一步,所述斜撑为双肢角钢组合构件,中间缀件采用缀板。
进一步,所述节点板与上下横肋双侧设置加劲肋,上横肋、下横肋翼缘拐角均双侧设置加劲肋。
进一步,所述加劲箱梁端部拉索区实心隔板双侧设置加劲肋。
进一步优选,隔板开孔率宜在0.7~0.8之间,上横肋腹板高度不小于箱梁顶板纵肋高度的2.5倍,下横肋腹板高度不小于箱梁底板纵肋高度的2.0倍。
本发明所述悬索桥加劲钢箱梁新型桁架式隔板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工厂中先完成桁架隔板各钢构件下料。
步骤2、完成上横肋、下横肋及拉索实心隔板各板件单元的制作;
步骤3、完成各节点板与上、下横肋翼缘板的焊接,然后再焊接对应的加劲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99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