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箱板装配式钢结构楼面板的降板构造及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60252.2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9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秦广冲;兰涛;傅彦青;门进杰;李然;张亮;赵钿;王凌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43 | 分类号: | E04B5/43;E04B5/48 |
代理公司: | 北京领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90 | 代理人: | 张玉仙 |
地址: | 10012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式 钢结构 楼面 构造 制作方法 | ||
1.箱板装配式钢结构楼面板的降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楼面板,其上开设有降板区矩形洞口,在楼面板底面通长布设有楼面板加劲肋,楼面板加劲肋在矩形洞口处截断;
第一洞口加劲肋,布置在楼面板底面矩形洞口其中两平行边的边缘;
第二洞口加劲肋,为T型加劲肋,布置在楼面板底面矩形洞口另外两平行边的边缘,并且其腹板与楼面板的底面焊接固定,内侧翼缘板伸入洞口内;
第一支承件,固定连接于两根第二洞口加劲肋的内侧翼缘板,第一支承件的上表面低于楼面板的上表面;
第二支承件,固定连接于两根第二洞口加劲肋的腹板,第二支承件的上表面低于楼面板的上表面,并且第二支承件与第一支承件交替布置;
降板区楼面板,其形状与矩形洞口一致,铺设于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的上表面,与楼面板产生高度差,形成降板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板装配式钢结构楼面板的降板构造,其特征在于,楼面板为薄钢板结构,楼面板加劲肋为L型并平行布设有多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板装配式钢结构楼面板的降板构造,其特征在于,第一洞口加劲肋通长布置,兼作为楼面板加劲肋,第二洞口加劲肋布置在两根第一洞口加劲肋之间,与矩形洞口的相应两平行边长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箱板装配式钢结构楼面板的降板构造,其特征在于,第一洞口加劲肋为T型加劲肋,其腹板与楼面板的底面焊接固定,内侧翼缘板伸入洞口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箱板装配式钢结构楼面板的降板构造,其特征在于,第一洞口加劲肋和第二洞口加劲肋的腹板内表面均与洞口边缘对齐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箱板装配式钢结构楼面板的降板构造,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承件为多根L型加劲肋,L型加劲肋在第二洞口加劲肋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布置,L型加劲肋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二洞口加劲肋的翼缘板焊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箱板装配式钢结构楼面板的降板构造,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承件为多个槽钢小段,多个槽钢小段在第二洞口加劲肋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对称布置在两根第二洞口加劲肋上,槽钢小段的两翼缘与第二洞口加劲肋的腹板焊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箱板装配式钢结构楼面板的降板构造,其特征在于,L型加劲肋与楼面板加劲肋一一对齐布置,并且楼面板加劲肋截面高度大于L型加劲肋截面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箱板装配式钢结构楼面板的降板构造,其特征在于,第一洞口加劲肋与第二洞口加劲肋的截面高度相同,并且均大于L型加劲肋和槽钢小段的截面高度,L型加劲肋和槽钢小段的截面高度相同。
10.箱板装配式钢结构楼面板的降板构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准备楼面板,在楼面板上按设计位置和尺寸开设矩形洞口;
S20:在楼面板底面焊接第一L型加劲肋,并在矩形洞口其中两对边的洞口边缘焊接第一T型加劲肋;
S30:在楼面板底面矩形洞口另外两对边的洞口边缘焊接第二T型加劲肋;
S40:在第二T型加劲肋的长度方向上,与第一L型加劲肋一一对齐布置多根第二L型加劲肋,并将第二L型加劲肋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两根第二T型加劲肋的内侧翼缘板上;
S50:在相邻两第二L型加劲肋之间,布置一个槽钢小段,并将槽钢小段的两翼缘焊接固定在第二T型加劲肋的腹板上;
S60:在槽钢小段和第二L型加劲肋上铺设降板区楼面板,并将其四周与第一T型加劲肋和第二T型加劲肋焊接固定,形成降板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025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