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点台站采集连续数据的小排列解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61118.4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7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刁瑞;王常波;冯玉苹;秦宁;侯爽;柳光华;崔庆辉;孙兴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20 | 分类号: | G01V1/20;G01V1/36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崔晓艳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点 采集 连续 数据 排列 解释 方法 | ||
1.节点台站采集连续数据的小排列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节点台站采集连续数据的小排列解释方法包括:
步骤1:在单点高密度施工三维工区,布设无缆节点台站获取连续采集数据;
步骤2:采用震源进行激发,将独立台站连续采集数据进行合并;
步骤3:利用多域联合初至拾取方法自动识别连续采集数据的初至时间;
步骤4:根据震源激发时间和拾取初至时间进行小排列解释;
步骤5:对连续采集数据中所有震源激发位置进行小排列解释,得到整个排列的近地表速度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点台站采集连续数据的小排列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将无缆节点台站布设于地面或浅埋于地下,根据施工区域的近地表地质构造,接收点道间距采用1m、2m、3m、4m或5m,由于台站的道间距是相同的,因此台站布设于近地表后位置就固定不动,直至完成该排列的连续采集施工,节点台站数量在100-2000台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点台站采集连续数据的小排列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完成节点台站布设后,沿排列方向,采用炸药震源、可控震源、电火花或重锤进行激发,震源激发炮点距选择2m、3m、4m、5m、7m或10m,并根据近地表地质构造进行调整,根据GPS授时及多道互相关校正技术,将不同节点台站数据进行同时段合并,不同台站合并数据的时间误差小于1n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点台站采集连续数据的小排列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利用多域联合初至拾取方法自动识别连续采集数据的初至时间;将合并后的连续采集数据进行保存,利用能量、频率和相位联合的初至拾取方法,判别公式为:
TTi=ai×Engi+bi×Frei+ci×Thei,
其中:ai为能量判别因子,Engi为能量比值,bi为频率判别因子,Frei为频率比值,ci为相位判别因子,Thei为相位比值;从节点台站开机时刻搜索,直至台站关机时刻,完成所有连续采集数据的初至自动识别,每一个震源激发点位置对应一组自动识别的初至时间,该组初至时间能够反映该震源激发位置的近地表速度和厚度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点台站采集连续数据的小排列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若震源激发时间已知,则直接根据震源激发时间和拾取初至时间进行小排列解释;根据直达波和折射波传播规律公式,传播公式为:
其中:Depm是近地表第m层的厚度,Depi是近地表第i层的厚度,αi=arcsin(Veli/Veli+1),Veli是第i层的速度值,Veli+1是第i+1层的速度值,Velm是第m层的速度值;根据传播公式完成小折射数据的解释,得到该激发位置的低降速带厚度和速度信息,所述低降速带为低速层和降速带的统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111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