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铸造球打磨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62076.6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29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王秋红;胡晓庆;徐亮;孙雪梅;王华奥;胡文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4B41/06 | 分类号: | B24B4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王帅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铸造 打磨 夹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铸造球打磨夹具,包括对称且相互之间间距可调的用于对铸造球进行打磨的两个夹环,对称设置的两个夹环上分别设置有可移动的用于带动铸造球进行转动的竖向轮以及横向轮,在铸造球的下方还设置有用于对铸造球进行承托的环形托,环形托的中间设置有可升降的球形底,球形底的内部设置用于带动铸造球进行转动的纵向轮。本发明通过环形托对大型铸造球进行支撑,环形托的中心处设置升降的纵向轮带动铸造球沿纵向平面转动,通过两侧的夹环即对铸造球进行打磨,也为竖向轮和横向轮提供位置,使得竖向轮带动铸造球沿竖直平面转动,横向轮带动铸造球沿水平面转动,使得铸造球全方位的进行转动打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球打磨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铸造球打磨夹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钢球、铜球以及其余的球类均采用模具铸造的方式铸造,这种采用上下模具铸造的方式,容易使得球类被铸造完成后,在其周壁留下一圈多余的毛刺。
目前对小型的铸造球采用滚筒式,集中清理,但是这种方式不适用于大型的球铸体,大型球铸体留下的毛刺通常采用人工打磨清理的方式,这种方式速度慢,且不方便。
发明内容
现为了满足上述对大型球铸体周壁毛刺不方便清理的需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铸造球打磨夹具。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铸造球打磨夹具,包括对称且相互之间间距可调的用于对铸造球进行打磨的两个夹环,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夹环上分别设置有可移动的用于带动铸造球进行转动的竖向轮以及横向轮,在铸造球的下方还设置有用于对铸造球进行承托的环形托,所述环形托的中间设置有可升降的球形底,所述球形底的内部设置用于带动铸造球进行转动的纵向轮。
所述夹环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移动板,两个所述移动板被双向丝杠贯穿并带动在底座上进行移动用于相互间间距调节,所述双向丝杠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
两个所述夹环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框型的固定架,两个所述固定架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一液压缸用于推动在所述固定架内壁滑动的所述竖向轮或者所述横向轮进行移动,所述竖向轮对应所述夹环外壁开设的竖向的贯穿槽,所述横向轮对应所述夹环外壁开设的横向的贯穿槽。
所述环形托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表面,所述环形托的表面等距设置有多个滚珠,所述滚珠与铸造球外壁相接触。
所述球形底通过第二液压缸伸缩插接与所述球形底固定连接的分段支撑用于所述球形底在所述环形托的内壁上下滑动升降。
所述分段支撑设置为上下两段,且对接处设置为楔形缺口,该楔形缺口与所述第二液压缸输出端的楔形块对应。
所述球形底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容纳仓,该容纳仓的内部转动设置有所述纵向轮,两个所述纵向轮通过链条与所述球形底中央的电机仓中的第二电机相传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环形托对大型铸造球进行支撑,环形托的中心处设置升降的纵向轮带动铸造球沿纵向平面转动,通过两侧的夹环即对铸造球进行打磨,也为竖向轮和横向轮提供位置,使得竖向轮带动铸造球沿竖直平面转动,横向轮带动铸造球沿水平面转动,使得铸造球全方位的进行转动打磨,完成对铸造球的全自动打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夹持部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正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20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端塞上料装置及燃料棒端塞压塞系统
- 下一篇:一种菜籽榨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