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物养殖用抗应激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62263.4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84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凤菊;左剑兵;秦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和联四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10/18 | 分类号: | A23K10/18;A23K20/20;A23K20/105;A23K20/158;A23K20/142;A23K20/189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钱云 |
地址: | 10010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物 养殖 应激 饲料添加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物养殖用抗应激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动物养殖用抗应激饲料添加剂包括布拉氏酵母、抗氧化剂和保肝护胆剂,具体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布拉氏酵母2.0份、SOD 0.3份、酵母硒1.3份、甜菜碱38份和三丁酸甘油酯58.4份;其制备方法为,将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即得。本发明所提供的动物养殖用抗应激饲料添加剂可有效减缓由动物冷热应激、分娩应激、断奶应激等各种应激带来的肠道菌群失调,氧自由基增多,肝胆损伤等造成的动物腹泻、便秘、生产性能下降、畜产品品质下降等;所用原料均绿色高效,不会造成动物任何的副作用,且不会影响环境安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际推广容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饲料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物养殖用抗应激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养殖集约化程度的加深和动物福利的提出,在追求动物生产性能的同时,更加重视动物的健康。影响动物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畜舍设计、环境温度、日粮营养、换料应激、断奶应激和疫苗应激等,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各种应激。
猪的汗腺不发达,不能通过出汗来降低体内的温度,且肺相对较小,散热途径相对有限,因此,对环境高温表现的极为敏感。具体而言,母猪的最适温度为18-22℃,如果温度过高母猪会发生热应激。当母猪发生热应激后,会影响母猪的繁殖机能,主要表现包括:母猪的分娩产程延长,死胎数增多,产后易发生感染,采食量下降,泌乳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发情率下降,配种受胎率下降等。因此,要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降低温度,特别是夏季,来减少热应激对母猪分娩造成的伤害,以减少死胎数,提高仔猪活力和成活率。
热应激和疫苗应激是氧化应激的诱因之二,氧化失衡是万病之源,氧化应激与动物肝脏健康、动物生长、畜产品品质、病毒和细菌性疾病有密切的关系,是引发各种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降低热应激和疫苗应激,减少氧化应激,清除过多的氧化自由基,对提高动物健康,提高生产性能至关重要。
母猪分娩前,胎儿快速增长挤压母猪内脏,影响母猪食糜的蠕动和转运,易导致母猪便秘,而且,随着胎儿后期和仔猪出生后的快速增重带来的营养需求的加大,常常需要动用母猪自身的肌肉和脂肪,导致氧化应激的发生以及母猪大幅度减重,从而影响母猪的下一个繁殖周期和使用寿命。
幼龄动物断奶往往伴随母子分离、饲料形状转换、混群和分舍等,是动物成长过程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应激,断奶应激会造成幼龄动物断奶当天乃至断奶后一周采食量下降(部分动物会拒绝进食2-3天),不增重甚至减重,导致动物出现炎症,严重的导致腹泻和死亡;同时,断奶也会造成母猪应激,改变母猪的行为方式。
为了减少动物的各种应激,人们大多会通过增强畜舍通风,加装湿帘,改变饲喂模式,如早晚喂料,多喂水,断奶前后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和氧化锌等措施,但是,这些方法会增加人力物力成本,特别高温的时候,效果也不明显,而且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容易造成耐药性,并可能会引起动物消化不良、抗生素性腹泻等副作用,长时间使用高剂量氧化锌也会造成动物其他微量元素吸收障碍,增加土壤污染等。此外,还有将中草药、植物精油或者维生素等添加到动物饲料或饮水中,但中草药、精油种类繁多,生产过程复杂,作用机理不明确,很难起到真正的效果。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物养殖用抗应激饲料添加剂,以缓解动物的热冷应激(主要热应激)、分娩应激、断奶应激和氧化应激等,改善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动物养殖用抗应激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动物养殖用抗应激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物养殖用抗应激饲料添加剂,包括布拉氏酵母、抗氧化剂和保肝护胆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和联四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和联四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22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