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城市家庭厨余垃圾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62312.4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2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赵青青;孟旭;陈雷;袁洪滨;王春风;邓承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东方学院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B02C4/08;B02C4/30;B02C4/42;B02C4/28;B02C13/18;B02C13/30;B02C13/286;B02C13/26;A23N17/00;F26B5/08;F26B11/04;F26B25/1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陈润明 |
地址: | 150066 黑龙江省哈尔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城市 家庭 垃圾处理 装置 | ||
一种新型城市家庭厨余垃圾处理装置,属于垃圾处理装置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厨余垃圾处理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放置不便、处理方法单一和未能充分利用城市家庭厨余垃圾剩余价值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入料系统、固液分离系统和出料系统,所述入料系统与固液分离系统连接,固液分离系统与出料系统连接。通过入料系统、固液分离系统和出料系统的三层处理,可将厨余垃圾进行细致的分化,在厨余垃圾内的大多数水分排出的同时,将固体厨余垃圾进行充分研磨,进行二次利用,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和安装,具有很好的灵活型和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城市家庭厨余垃圾处理装置,属于垃圾处理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城市家庭厨余垃圾基本上与普通生活垃圾合归一处后进行统一处理,主要处理方式有填埋,焚烧以及堆肥,但是随着城市生活垃圾数量的与日俱增,现有的垃圾处理方式已经处于严重饱和的状态,部分城市更是出现了“垃圾围城”的可怕景象;
目前对城市家庭厨余垃圾处理的方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同普通生活垃圾合规一处后进行统一处理,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厨余垃圾处理装置进行处理,目前城市家庭厨余垃圾的处理方式存在以下几处缺陷:
1.将城市家庭厨余垃圾通过小区内的垃圾桶直接倾倒同普通生活垃圾合规一处,无法利用厨余垃圾的剩余价值,并且合规一处再统一处理还需人力进行重新分类,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2.现有的厨余垃圾处理装置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不适合一般家庭使用,且维修不方便,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维修;
3.现有的厨余垃圾处理装置一般符合外国家庭使用习惯,厨余垃圾处理装置一般固定安装在厨房水盆下端,不符合我国城市用户的行为习惯;
4.目前现有的厨余垃圾处理装置仅仅是通过将厨余垃圾搅碎后直接排放到下水管道里,当粉碎装置损坏导致厨余垃圾粉碎不完全会导致下水管道堵塞。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结构简单,对厨余垃圾进行分级处理,可充分利用家庭厨余垃圾的剩余价值,且放置方便的新型家庭厨余垃圾处理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目前现有的家庭厨余垃圾处理装置结构复杂,处理方法单一,放置不便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城市家庭厨余垃圾处理装置”。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发明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发明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发明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城市家庭厨余垃圾处理装置,包括入料系统、固液分离系统和出料系统,所述入料系统与固液分离系统连接,固液分离系统与出料系统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入料系统包括第一电机、进料筒和连接管道,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动轴,主动轴上安装有主动齿轮,主动轴转动安装在进料筒的侧壁上,进料筒的侧壁上转动安装有从动轴,从动轴上安装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主动轴和从动轴上套装有破碎齿,破碎齿布置在进料筒内,进料筒通过连接管道与固液分离系统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筒的外壁开有下水口,下水口的外侧安装有下水口盖,下水口盖的底部安装有第一下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固液分离系统包括滚筒、滚筒盖和第二电机,所述滚筒与滚筒盖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主动带轮,主动带轮通过皮带与滚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滚筒包括滚筒内胆和滚筒外壳,滚筒内胆安装在滚筒外壳内部,滚筒内胆与连接管道连接,滚筒内胆的外沿通过皮带与主动带轮连接,滚筒内胆的侧壁上开有多个脱水孔,滚筒外壳上安装有第二下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滚筒内胆通过第一轴承与滚筒外壳连接,滚筒外壳与滚筒盖通过螺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东方学院,未经黑龙江东方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23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