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护新型冠状病毒易感人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62582.5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2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欢;宋雪利;陈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634 | 分类号: | A61K36/634;A61P31/14;A61P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张梅 |
地址: | 55000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护 新型 冠状病毒 感人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护新型冠状病毒易感人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有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黄芪5‑25份、防风1‑20份、金银花1‑20份、连翘1‑20份、藿香1‑15份、佩兰1‑15份和生甘草1‑15份。本发明药物具有益气固表、芳香辟秽、透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新冠病毒易感人群的保护,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保护新型冠状病毒易感 人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COVID-19为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 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和气溶胶传播,粪-口传播尚不能除外。COVID-19 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乙类,按甲类管理。目前,针对 COVID-19病毒感染性疾病,现代医学无特效药,中医中药在此次抗击疫情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医中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长河中多次与瘟 疫类疾病交锋,守护住了中华民族的健康与延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属于中 医“瘟疫”、“疫病”的范畴。《素问·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 问大小,病状相似。”《广瘟疫论》:“瘟疫者何?乃天地之疠气也。”《温病条 辨》:“疫者,疠气流行,多兼秽浊。”何为疠气?《素问·风论》:“风之伤 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疠气。”可见,此次大流行的瘟疫之毒是乘疠风而至,是有言风为百病之长,“至其变化,乃为他病。”新冠肺炎传染性极强, 无论男女老少、体弱体健均为易感人群。所以,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广泛, 人人都应做好防护。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如果在没有发生疫病之前,有预见性地及时预防、阻断和干预, 总是好过于感染疫病之后再去治疗。预见性地提前干预治疗,治疗成本就会 低很多、治疗难度也会小很多、治愈率也会高很多。所以“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不亦晚乎!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是传染病预防的三大基 石,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中医中药可以有效实现对易感人群的保护,增 强免疫力,预防和降低感染的发生。而对于确诊患者,中医中药的治未病思 想可以升华为减少、延缓轻症患者发展成为重症患者,以及减少、避免重症 患者器官损害和(或)死亡。
《素问·刺法论》:“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但相对于身体强壮之人,体虚之人更 易罹患且更易发展为重症。《素问·评热病论篇》:“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灵枢·百病始生》:“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所以, 中医所言扶助正气即是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依据治未病的思想,在瘟 疫流行的当下,扶助正气即是保护易感人群。《温疫论》:“夫温疫之为病,…… 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凡人口鼻之人通乎天气,本气充满,邪不易入, 本气适逢亏欠,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表虚,宜黄芪汤。”即是以益气固 表药黄芪以预防疫毒入侵。
《温病条辨》:“疫者,疠气流行,多兼秽浊。”何为疠气?《素问·风 论》:“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疠气。”此次瘟疫之毒是乘疠风而至, “至其变化,乃为他病。”《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故风者,百病之始也。” 依据治未病的思想,在瘟疫流行的当下,驱散疠风即是保护易感人群。《时 病论》有记载用芳香辟秽化浊的藿香、佩兰等以散秽浊之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25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