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驱动六杆机构可变形轮越障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63073.4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68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姚燕安;杜雨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7/02 | 分类号: | B62D57/02;B60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杨帅峰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机构 变形 越障 机器人 | ||
1.一种单驱动六杆机构可变形轮越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一种单驱动六杆机构可变形轮越障机器人由第一至第四单驱动轮(A、B、C、D)、车体(E)、传动系统(F)和被动车轴(G)组成;所述的第一至第四单驱动轮(A、B、C、D)与车体(E)通过铰链实现连接、与传动系统(F)通过键实现固定连接、与被动车轴通过铰链实现连接;
所述的第一至第四单驱动轮(A、B、C、D),对称布置在车体两侧,由一个电机驱动,每一个单驱动轮均为单自由度含有复合铰链的六杆机构,其中,第一单驱动轮(A)和第二单驱动轮(B)完全相同,前后布置在车体(E)的左侧;第三单驱动轮(C)和第四单驱动轮(D)完全相同,前后布置在车体(E)的右侧;第三单驱动轮(C)和第一单驱动轮(A)成镜像对称的关系;
以第一单驱动轮(A)为例,单驱动轮包括:曲柄(A-1)、短连杆(A-2)、长连杆(A-3)、上半轮(A-4)、下半轮(A-5);单驱动轮各部件的连接方式为:曲柄(A-1)端部的安装孔(A-1-1)通过车体(E)上的安装孔(E-1)与传动系统主驱动轴(F-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半轮(A-5)上的安装孔(A-5-1)实现转动连接;下半轮(A-5)上的另一个安装孔(A-5-2)与长连杆(A-3)上的安装孔(A-3-1)实现转动连接;长连杆(A-3)上的另外两个安装孔分别与车体(E)和上半轮(A-4)实现转动连接;其中长连杆(A-3)与车体(E)相连的安装孔通过车体(E)的安装孔(E-2)与被动车轴(G-1)实现转动连接;上半轮(A-4)的另外一个安装孔与短连杆(A-2)实现转动连接;短连杆(A-2)的另一端与车体(E)的安装孔(E-1)转动连接,且不与主驱动轴(F-1)连接;主驱动轴(F-1)和被动车轴(G-1)的另一端通过车体(E)与第三单驱动轮(C)相连;
所述的曲柄(A-1)和短连杆(A-2)的一端都固定在车体(E)的同一个安装孔上,此时,该安装孔的位置为一个复合铰链点;
车体(E)上可搭载侦查设备或货物,传动系统(F)安装在车体(E)内部;电机(F-10)通过传动系统(F)驱动四个单驱动轮转动;
所述的车体(E)上有四对安装孔,对称布置在车体(E)两侧;每一对安装孔在车体(E)外侧用于连接一个单驱动轮,每一对安装孔在车体(E)内侧用于连接主驱动轴和被动车轴;
单驱动六杆机构可变形轮越障机器人整机由一个电机驱动;
所述的传动系统(F)包括:主驱动轴(F-1),主驱动轴(F-2),锥齿轮(F-3),锥齿轮(F-4),锥齿轮(F-5),锥齿轮(F-6),锥齿轮(F-7),锥齿轮(F-8),传动轴(F-9)和电机(F-10);
传动系统(F)中部件的连接方式为:电机(F-6)布置在车身(E)中部与锥齿轮(F-5)实现固定连接;锥齿轮(F-5)与锥齿轮(F-4)的一端啮合;锥齿轮(F-4)的另一端与锥齿轮(F-3)啮合;锥齿轮(F-3)在主驱动轴上;传动轴(F-9)一端与锥齿轮(F-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锥齿轮(F-7)固定连接;锥齿轮(F-7)与锥齿轮(F-8)啮合;锥齿轮(F-8)在主驱动轴(F-2)上。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驱动六杆机构可变形轮越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第二单驱动轮(B)与第一单驱动轮(A)的部件、关节、连接方式完全相同,第四单驱动轮(D)与第三单驱动轮(C)的部件、关节、连接方式完全相同。
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驱动六杆机构可变形轮越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第一单驱动轮(A)与第三单驱动轮(C)共用同一个主驱动轴(F-1)和被动车轴(G-1),第二单驱动轮(B)与第四单驱动轮(D)共用同一个主驱动轴(F-2)和被动车轴(G-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307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