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63491.3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2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赵锋;岳宝森;张炜华;黄雅慧;王巧玲;杨帅;吕楠;吴筱菁;田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市中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1/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汪海艳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慢性 胃炎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解决现有药物疗效不佳、有毒副作用的问题。主治健胃止呕、舒肝止痛。用于肝郁气滞,两胁胀满、胃脘刺痛、痞满嘈杂、呕吐吞酸、食欲不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片姜黄23‑29份,香附50‑56份,乌药23‑29份,川芎10‑15份,枳壳50‑56份,白芍10‑16份,广木香23‑29份,厚朴23‑29份,青皮23‑29份,延胡索23‑29份,当归23‑29份,砂仁50‑56份,肉豆蔻50‑56份,沉香23‑29份,陈皮36‑43份,柴胡23‑29份。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与疗效评估,该药对各种类型的慢性胃炎疗效确切,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慢性胃炎(CG)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慢性胃肠疾病,其病程缠绵,易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上腹胀满疼痛、嗳气、反酸、纳差等症状,其实质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病理切片观察以胃黏膜层中浆细胞及淋巴细胞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据流行病学调查,慢性胃炎发病率居各种胃肠道疾病之首,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复发率高,目前尚无特效的根治方法。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同本疾病发展模式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1978年WHO就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在此基础上伴发有不完全肠腺化生(IM)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ATP)则被视为癌前病变,故慢性胃炎的有效治疗对消化道癌症的预防、诊治均有重要意义。
中医理论认为,慢性胃炎(CG)属症候学“胃痛”“胃痞”范畴,临床辨证以肝胃不和型最为多见(约占证型分布的51.0%)。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两者互相协调则可消化饮食,摄取水谷精微以滋养人体。脾胃的功能依赖肝脏的正常疏泄,肝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如情志抑郁,肝之疏泄不及,气滞血瘀则上腹胀满疼痛;郁久化火,则可使肝失条达而逆犯胃土,胃失和降则见嗳气、反酸、纳差等症状。故慢性胃炎之肝胃不和型其病在胃,其本在肝。因此治疗应首重疏肝解郁,兼顾和胃降逆。
对慢性胃炎目前缺乏显效的药物,近年来,虽然使用一些中药和西药,但疗效不佳,同时西药副作用很大,往往不可逆地伤害肾脏、肝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解决现有药物疗效不佳、有毒副作用的问题。主治健胃止呕、舒肝止痛。用于肝郁气滞,两胁胀满、胃脘刺痛、痞满嘈杂、呕吐吞酸、食欲不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殊之处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片姜黄23-29份,香附50-56份,乌药23-29份,川芎10-15份,枳壳50-56份,白芍10-16份,广木香23-29份,厚朴23-29份,青皮23-29份,延胡索23-29份,当归23-29份,砂仁50-56份,肉豆蔻50-56份,沉香23-29 份,陈皮36-43份,柴胡23-29份。
进一步地,该中药组合物还可以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片姜黄25-27份,香附52-54份,乌药25-27份,川芎12-14份,枳壳52-54份,白芍12-14份,广木香25-27份,厚朴25-27份,青皮25-27份,延胡索25-27份,当归25-27份,砂仁52-54份,肉豆蔻52-54份,沉香25-27份,陈皮38-40份,柴胡25-27份。
进一步地,该中药组合物还可以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片姜黄26.67份,香附53.33份,乌药26.67份,川芎13.33份,枳壳53.33份,白芍 13.33份,广木香26.67份,厚朴26.67份,青皮26.67份,延胡索26.67份,当归26.67份,砂仁53.33份,肉豆蔻53.33份,沉香26.67份,陈皮40份,柴胡 26.67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市中医医院,未经西安市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34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板烘丝机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户标签设计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