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式砼运输车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63585.0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3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赵伟峰;杨光;王宗金;刘伟军;亓燕秋;付新鹏;晏中俊;冯金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特殊凿井有限责任公司;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7/02 | 分类号: | B61D7/02;B61D7/22;B61D7/26 |
代理公司: | 合肥兴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8 | 代理人: | 朱波 |
地址: | 235044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运输车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轨道式砼运输车,涉及到轨道,包括料斗、承载车以及动力机构;所述料斗放置于承载车上部,所述承载车下部与轨道相配合,所述动力机构用于驱使承载车在轨道上运动。本发明即避免繁重人力运输方式,又避免采用成本高的管道输送及四轮翻斗车运输方式;本发明轨道运输车制造成本极低,一套运输车制造成本低;本发明故障率极低,可以重复使用;本发明安全可靠,作业中不会出现管道输送的堵管或四轮翻斗车运输的车辆安全事故;本发明用途广泛,可以适用于项目前期的各种基础施工;本发明采用电机驱动,耗能小,经济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钻井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式砼运输车。
背景技术
钻井法施工矿山竖井中井壁预制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一般自开始预制井壁开始,每天需浇注一节井壁,连续施工至整个井壁预制完成,随着时代进步,大型竖井钻机井壁预制砼输送由原来四轮翻斗车运输改为砼泵管道输送,效率大为提高,但在一些小型煤矿矿井或铁矿矿井建设中,由于项目规模小,单节井壁砼用量较小,一般在20m3左右,采用砼泵管道输送成本大幅提高,经济性极差,若采用四轮翻斗车运输增加作业工序和用工,经济性差,若采用人力推车运输,劳动量大,效率低。
基于此,现急需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的轨道式砼运输车。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的轨道式砼运输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轨道式砼运输车,涉及到轨道,包括料斗、承载车以及动力机构;所述料斗放置于承载车上部,所述承载车下部与轨道相配合,所述动力机构用于驱使承载车在轨道上运动。
优选的,所述料斗的中部设有限位部,所述料斗通过限位部搭接于承载车上部。
优选的,所述限位部为竖向设置朝外开口的U型卡槽,所述承载车的顶部框架内设有与U型卡槽相匹配的搭接台。
优选的,所述料斗的顶部上料口处设有吊耳,所述吊耳为四个均匀分布于料斗顶部。
优选的,所述料斗的底部下料口处还设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用于控制料斗下料。
优选的,所述锁紧装置包括挡板、锁紧机构以及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与锁紧机构固定于料斗的下料口两侧,所述挡板一端与转动机构连接,另一端被锁紧机构夹紧,用于密封下料口。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旋转销、第一双耳板以及转动盖板,所述第一双耳板固定于料斗的下料口一侧,所述转动盖板通过旋转销转动连接于第一双耳板下部,所述挡板一侧固定于转动盖板顶部,当旋转销与锁紧机构拧松打开时,所述挡板与转动盖板绕旋转销自由转动。
优选的,所述下料口处设有弹性密封圈,所述弹性密封圈连接于转动盖板与下料口之间。
优选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底盖板、第二双耳板、锁紧螺母、固定轴,所述第二双耳板固定于料斗的下料口另一侧,第二双耳板下部连接固定轴,固定轴下端转动连接有底盖板,所述锁紧螺母设置于底盖板后端用于防止底盖板转动,底盖板前端用于夹紧转动盖板。
优选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安装固定于承载车前端的驱动电机以及链条,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链条驱动承载车的轨道轮行驶。
有益效果:本发明即避免繁重人力运输方式,又避免采用成本高的管道输送及四轮翻斗车运输方式;本发明轨道运输车制造成本极低,一套运输车制造成本低;本发明故障率极低,可以重复使用;本发明安全可靠,作业中不会出现管道输送的堵管或四轮翻斗车运输的车辆安全事故;本发明用途广泛,可以适用于项目前期的各种基础施工;本发明采用电机驱动,耗能小,经济环保。可以在各种建造工程砼施工中进行砼运输,前景广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特殊凿井有限责任公司;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煤特殊凿井有限责任公司;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35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