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电机三模式六挡变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64257.2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86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良;杨树军;潘洋;蔡源广;王佳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61/32 | 分类号: | F16H61/32;F16H3/087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何圣斐;李洪福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模式 变速器 | ||
1.一种双电机三模式六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包括第一电机(101)、第二电机(102)、输出端(103)和变速器模块(200);
所述变速器模块(200)包括:第一齿轮(201)、第二齿轮(202)、第三齿轮(203)、第四齿轮(204)、第五齿轮(205)、第六齿轮(206)、第七齿轮(207)、第八齿轮(208)、第九齿轮(209),第一同步器(210)、第二同步器(212)、第三同步器(211),第一输入轴(213)、第一中间轴(214)、第二中间轴(215)、第三中间轴(216)、第二输入轴(217)和输出轴(218);
所述第一电机(101)、第一齿轮(201)、第二齿轮(202)、第三齿轮(203)、第四齿轮(204)、第一同步器(210)、第一输入轴(213)和第一中间轴(214)位于第一轴系;所述第二电机(102)、第五齿轮(205)、第六齿轮(206)、第七齿轮(207)、第八齿轮(208)、第三同步器(211)、第二同步器(212)、第二中间轴(215)、第三中间轴(216)和第二输入轴(217)位于第二轴系;所述输出端(103)、第九齿轮(209)和输出轴(218)位于第三轴系;
所述第一电机(101)和第一同步器(210)固连于第一输入轴(213)上,所述第一齿轮(201)空套于第一输入轴(213)上;所述第二齿轮(202)、第三齿轮(203)和第四齿轮(204)固连于第一中间轴(214)上;所述第二电机(102)和第二同步器(212)固连于第二输入轴(217)上,所述第八齿轮(208)空套于第二输入轴(217)上;所述第五齿轮(205)和第三同步器(211)固连于第二中间轴(215)上,所述第六齿轮(206)空套于第二中间轴(215)上;所述第七齿轮(207)固连于第三中间轴(216)上;所述第九齿轮(209)和输出端(103)固连于输出轴(218)上;
所述第一齿轮(201)与第五齿轮(205)啮合,所述第二齿轮(202)与第六齿轮(206)啮合,所述第三齿轮(203)与第七齿轮(207)啮合,所述第四齿轮(204)与第八齿轮(208)啮合;所述第九齿轮(209)与第五齿轮(205)啮合;所述第一同步器(210)左侧与第一齿轮(201)啮合、右侧与第二齿轮(202)啮合;所述第三同步器(211)左侧与第六齿轮(206)啮合、右侧与第七齿轮(207)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212)左侧与第七齿轮(207)啮合、右侧与第八齿轮(208)啮合;
所述第一电机(101)传动连接在第一输入轴(213)的输入端上,所述第二电机(102)传动连接在第二输入轴(217)的输入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机三模式六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器处于1挡低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二电机(102)、第二同步器(212)和第三同步器(211)工作;所述第二同步器(212)向左啮合,所述第三同步器(211)向右啮合;所述第二电机(102)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二输入轴(217)、第二同步器(212)、第七齿轮(207)、第三同步器(211)、第二中间轴(215)、第五齿轮(205)、第九齿轮(209)和输出轴(218),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1挡中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101)、第一同步器(210)和第三同步器(211)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10)向右啮合,所述第三同步器(211)向右啮合;所述第一电机(101)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一输入轴(213)、第一同步器(210)、第二齿轮(202)、第一中间轴(214)、第三齿轮(203)、第七齿轮(207)、第三同步器(211)、第二中间轴(215)、第五齿轮(205)、第九齿轮(209)和输出轴(218),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1挡高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101)、第二电机(102)、第一同步器(210)、第二同步器(212)和第三同步器(211)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10)向右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212)向左啮合,所述第三同步器(211)向右啮合,双电机同时输出动力;所述第一电机(101)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一输入轴(213)、第一同步器(210)、第二齿轮(202)、第一中间轴(214)和第三齿轮(203);所述第二电机(102)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二输入轴(217)和第二同步器(212),双电机的动力在第七齿轮(207)进行耦合,双电机的动力再依次经过第三同步器(211)、第二中间轴(215)、第五齿轮(205)、第九齿轮(209)和输出轴(218),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2挡低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二电机(102)、第二同步器(212)和第三同步器(211)工作;所述第二同步器(212)向右啮合,所述第三同步器(211)向右啮合;所述第二电机(102)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二输入轴(217)、第二同步器(212)、第八齿轮(208)、第四齿轮(204)、第一中间轴(214)、第三齿轮(203)、第七齿轮(207)、第三同步器(211)、第二中间轴(215)、第五齿轮(205)、第九齿轮(209)和输出轴(218),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2挡中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101)、第一同步器(210)和第三同步器(211)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10)向右啮合,所述第三同步器(211)向右啮合;所述第一电机(101)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一输入轴(213)、第一同步器(210)、第二齿轮(202)、第一中间轴(214)、第三齿轮(203)、第七齿轮(207)、第三同步器(211)、第二中间轴(215)、第五齿轮(205)、第九齿轮(209)和输出轴(218),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2挡高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101)、第二电机(102)、第一同步器(210)、第二同步器(212)和第三同步器(211)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10)向右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212)向右啮合,所述第三同步器(211)向右啮合,双电机同时输出动力;所述第一电机(101)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输入轴(213)、第一同步器(210)和第二齿轮(202);所述第二电机(102)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二输入轴(217)、第二同步器(212)、第八齿轮(208)和第四齿轮(204),双电机的动力在第一中间轴(214)进行耦合,双电机的动力再依次经过第三齿轮(203)、第七齿轮(207)、第三同步器(211)、第二中间轴(215)、第五齿轮(205)、第九齿轮(209)和输出轴(218),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3挡低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二电机(102)、第二同步器(212)和第三同步器(211)工作;所述第二同步器(212)向右啮合,所述第三同步器(211)向右啮合;所述第二电机(102)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二输入轴(217)、第二同步器(212)、第八齿轮(208)、第四齿轮(204)、第一中间轴(214)、第三齿轮(203)、第七齿轮(207)、第三同步器(211)、第二中间轴(215)、第五齿轮(205)、第九齿轮(209)和输出轴(218),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3挡中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101)和第一同步器(210)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10)向左啮合;所述第一电机(101)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一输入轴(213)、第一同步器(210)、第一齿轮(201)、第五齿轮(205)、第九齿轮(209)和输出轴(218),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3挡高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101)、第二电机(102)、第一同步器(210)、第二同步器(212)和第三同步器(211)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10)向左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212)向右啮合,所述第三同步器(211)向右啮合,双电机同时输出动力;所述第一电机(101)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一输入轴(213)、第一同步器(210)和第一齿轮(201);所述第二电机(102)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二输入轴(217)、第二同步器(212)、第八齿轮(208)、第四齿轮(204)、第一中间轴(214)、第三齿轮(203)、第七齿轮(207)、第三同步器(211)和第二中间轴(215),双电机的动力在第五齿轮(205)进行耦合,双电机的动力再依次经过第九齿轮(209)和输出轴(218),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4挡低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二电机(102)、第二同步器(212)和第三同步器(211)工作;所述第二同步器(212)向左啮合,所述第三同步器(211)向左啮合,所述第二电机(102)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二输入轴(217)、第二同步器(212)、第七齿轮(207)、第三齿轮(203)、第一中间轴(214)、第二齿轮(202)、第六齿轮(206)、第二中间轴(215)、第五齿轮(205)、第九齿轮(209)和输出轴(218),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4挡中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101)和第一同步器(210)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10)向左啮合;所述第一电机(101)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一输入轴(213)、第一同步器(210)、第一齿轮(201)、第五齿轮(205)、第九齿轮(209)和输出轴(218),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4挡高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101)、第二电机(102)、第一同步器(210)、第二同步器(212)和第三同步器(211)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10)向左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212)向左啮合,所述第三同步器(211)向左啮合,双电机同时输出动力;所述第一电机(101)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一输入轴(213)、第一同步器(210)和第一齿轮(201);
所述第二电机(102)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二输入轴(217)、第二同步器(212)、第七齿轮(207)、第三齿轮(203)、第一中间轴(214)、第二齿轮(202)、第六齿轮(206)和第二中间轴(215),双电机的动力在第五齿轮(205)进行耦合,双电机的动力再依次经过第九齿轮(209)和输出轴(218),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5挡低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二电机(102)、第二同步器(212)和第三同步器(211)工作;所述第二同步器(212)向左啮合,所述第三同步器(211)向左啮合,所述第二电机(102)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二输入轴(217)、第二同步器(212)、第七齿轮(207)、第三齿轮(203)、第一中间轴(214)、第二齿轮(202)、第六齿轮(206)、第二中间轴(215)、第五齿轮(205)、第九齿轮(209)和输出轴(218),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5挡中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101)、第一同步器(210)和第三同步器(211)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10)向右啮合,所述第三同步器(211)向左啮合;所述第一电机(101)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一输入轴(213)、第一同步器(210)、第二齿轮(202)、第六齿轮(206)、第二中间轴(215)、第五齿轮(205)、第九齿轮(209)和输出轴(218),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5挡高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101)、第二电机(102)、第一同步器(210)、第二同步器(212)和第三同步器(211)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10)向右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212)向左啮合,所述第三同步器(211)向左啮合,双电机同时输出动力;所述第一电机(101)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一输入轴(213)和第一同步器(210);所述第二电机(102)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二输入轴(217)、第二同步器(212)、第七齿轮(207)、第三齿轮(203)和第一中间轴(214),双电机的动力在第二齿轮(202)进行耦合,双电机的动力再依次经过第六齿轮(206)、第二中间轴(215)、第五齿轮(205)、第九齿轮(209)和输出轴(218),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6挡低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二电机(102)、第二同步器(212)和第三同步器(211)工作;所述第二同步器(212)向右啮合,所述第三同步器(211)向左啮合,所述第二电机(102)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二输入轴(217)、第二同步器(212)、第八齿轮(208)、第四齿轮(204)、第一中间轴(214)、第二齿轮(202)、第六齿轮(206)、第二中间轴(215)、第五齿轮(205)、第九齿轮(209)和输出轴(218),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6挡中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101)、第一同步器(210)和第三同步器(211)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10)向右啮合,所述第三同步器(211)向左啮合;所述第一电机(101)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一输入轴(213)、第一同步器(210)、第二齿轮(202)、第六齿轮(206)、第二中间轴(215)、第五齿轮(205)、第九齿轮(209)和输出轴(218),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6挡高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101)、第二电机(102)、第一同步器(210)、第二同步器(212)和第三同步器(211)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10)向右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212)向右啮合,所述第三同步器(211)向左啮合,双电机同时输出动力;所述第一电机(101)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一输入轴(213)和第一同步器(210);所述第二电机(102)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二输入轴(217)、第二同步器(212)、第八齿轮(208)、第四齿轮(204)和第一中间轴(214),双电机的动力在第二齿轮(202)进行耦合,双电机的动力再依次经过第六齿轮(206)、第二中间轴(215)、第五齿轮(205)、第九齿轮(209)和输出轴(218),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425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静载试验远程检测系统
- 下一篇:托盘、板材及板材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