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气微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64401.2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81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徐剑宏;史建荣;侯铭萱;王刚;胡俊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23L5/20;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王灿 |
地址: | 21001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玉米 赤霉烯酮 气微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气微菌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气微菌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气微菌HA‑1,拉丁文为Aeromicrobium tamlense,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为:2020年5月29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892,所述气微菌HA‑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气微菌HA‑1降解玉米赤霉烯酮,在解决毒素污染的过程中,降解彻底,不存在二次污染,从而提高农产品和饲料的质量水平和安全水平,确保人畜的食用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微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气微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玉米赤霉烯酮(ZEN)是由Stob等于1962年从被禾谷镰刀菌污染的玉米中分离出来的,又称F-2毒素,它的化学结构属于二羟基苯酸内酯类化合物,化学名称为:6-(10-羟基-6-氧氢-十一碳烯基)-β-雷锁酸内酯。ZEN的纯品是一种晶体物质,分子式为C18H22O5,分子量为318,熔点为165℃,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ZEN不溶于水,但可以溶于碱性水溶液、乙酸乙酯、乙腈、甲醇、乙醚、苯和氯仿等有机溶剂,其酯键在碱性环境下能够被打开,当碱的浓度下降时能够恢复。ZEN的最大紫外线光谱吸收为236nm,最大红外光谱吸收为970nm。
ZEN是禾谷镰刀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粮食、饲料中,被人和动物摄入后会对其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ZEN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与雌激素相似,能够结合雌激素受体(ER),造成生殖系统紊乱,具有生殖毒性。此外,还具有细胞毒性、免疫毒性、遗传毒性、器官毒性以及致癌性。许多研究均证明,ZEN对小鼠、猪及其他家畜具有生殖毒性,主要表现为雌激素效应,包括生育能力下降,胚胎致死率上升、产仔数减少,肾上腺、甲状腺、垂体腺以及血液中存在的激素含量发生变化。ZEN具有免疫毒性,高剂量的ZEN能够引起一系列免疫参数的变化,如抑制淋巴细胞的增值,提高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5(IL-5)的表达等。ZEN能够引起细胞损伤,具有细胞毒性。马勇江等经过研究发现,ZEN能够对离体培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活化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引起该细胞凋亡。ZEN具有遗传毒性,主要表现为引起染色体变异,对DNA、RNA模板造成损害,从而引起基因突变。ZEN器官毒性,主要表现在ZEN主要作用于肝脏的代谢过程中,对肝细胞、肝脏具有强烈的毒性作用。ZEN还具有致癌性,有资料显示,ZEN能够增加脑癌、肝癌、乳腺癌、食道癌等疾病的发病率。ZEN的毒性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1)众多研究表明,ZEN具有类雌激素活性;2)ZEN能够作用于细胞膜的调节机制,导致细胞凋亡、组织坏死;3)ZEN的代谢物能够增加脂质过氧化反应终产物MDA的产生;4)ZEN能够造成姐妹染色单体交换、染色体畸变,诱导多倍体的产生。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全世界有大约25%的农产品遭到了真菌毒素的污染,对家畜以及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程传民等对我国19个省的1655个饲料样品进行ZEN的检测,发现不同种类的饲料污染情况存在差异,其中ZEN检出率最高的为泌乳期奶牛精料补充料,高达92.9%,戎晓平等采集了来自北京、山东、河南、四川等地区的179份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样品的ZEN检出率高达90%以上,超标率高达23.21%,其中最高含量为3387μg/kg。国外也对ZEN的污染状况进行过一系列的研究报道。Rodrigues等报道,中东及非洲地区的玉米和小麦样品中,ZEN的污染率分别为16%和25%,其中ZEN最高含量分别达到了310μg/kg和392μg/kg。在欧洲,同样有过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诸多谷物被ZEN污染的报道,且在不同国家均有或多或少的分布。美洲地区同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ZEN污染,其中美国玉米和DDGS中的ZEN检出率分别达到42%和7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44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仪表加工定位用高精度电动伸缩装置
- 下一篇:一种果蔬餐具洗涤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