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化纤纺织废水的处理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64474.1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3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熊英姿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英姿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4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化纤 纺织 废水 处理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化纤纺织废水的处理设备,属于化纤纺织废水处理技术领域,通过利用抽拉供料机构与抽拉供料通道的配合,使得对初步过滤后的废水能够有较大的冲击力压入至一对弧形过滤道内进行吸附过滤,若干活性炭吸附颗粒对有害杂质进行吸附处理,二次处理后的废水通过过滤网板导入至下处理腔内混凝处理沉淀,废水向下导出冲压在混凝剂释放体处,以实现混凝剂的浸出且提高混凝均匀性,而镂空吸附管内的凹凸棒土对废水有害染剂进行吸附处理,镂空吸附管外侧壁上的多个微生物附着体实现对废水进行生物处理,再配合曝气机构,一方面为微生物附着体提供氧气供给,另一方面有效提高废水中的气泡量,从而有效实现混凝剂与废水的充分反应接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纤纺织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化纤纺织废水的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纺织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纺织纤维、印染添加剂、打浆与退浆产生的浆液等等,其内含有的杂质复杂程度,废水中存在大量布料线头、绒毛和染色剂等有害物质,为提倡环保,通常需要对这些废水进行处理之后在再进行排放和回收利用,需要用到废水处理装置。污染物按来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来自纤维原料本身的夹带物,例如化纤纤维、悬浮颗粒物;另一类是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浆料、油剂、染料、化学助剂等,使其处理的难度大大增加。
现有的处理方法是使用混凝法来处理废水,这种处理方法是在废水中投加混凝剂,使细小悬浮颗粒和胶体颗粒聚集成较粗大的颗粒而沉淀,得以与水分离,使污水得到净化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只通过沉淀过滤来去除废水中的杂质,对于一些纤维绒毛以及水中油剂和染剂难以去除;且现有的混凝法也只是简单地向废水中投放混凝剂,反应速度缓慢且反应不彻底,对纺织废水的处理效果还有待提高。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化纤纺织废水的处理设备以有效提高纺织废水的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化纤纺织废水的处理设备,通过利用抽拉供料机构与抽拉供料通道的配合,使得对初步过滤后的废水能够有较大的冲击力压入至一对弧形过滤道内进行吸附过滤,若干活性炭吸附颗粒对有害杂质进行吸附处理,二次处理后的废水通过过滤网板导入至下处理腔内混凝处理沉淀,废水向下导出冲压在混凝剂释放体处,以实现混凝剂的浸出且提高混凝均匀性,而镂空吸附管内的凹凸棒土对废水有害染剂进行吸附处理,镂空吸附管外侧壁上的多个微生物附着体实现对废水进行生物处理,此外,配合曝气机构,一方面为微生物附着体提供氧气供给,另一方面有效提高废水中的气泡量,从而有效实现混凝剂与废水的充分接触。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化纤纺织废水的处理设备,包括带有盖板的处理池,所述处理池靠近顶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断板,所述隔断板将处理池的内部分隔成上进料腔和下处理腔,所述上进料腔的外壁上设有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内嵌设安装有过滤筛网,所述下处理腔的上下端外壁分别设有排水通道和排污通道,所述隔断板的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贯穿其上下壁的抽拉供料通道,所述抽拉供料通道靠近隔断板的一端侧壁上开设有导通口,所述盖板上安装有滑动连接于抽拉供料通道内的抽拉供料机构,所述抽拉供料通道的底端贯穿隔断板并延伸至下处理腔内,所述抽拉供料通道的底端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弧形过滤道,所述弧形过滤道内填充有多个活性炭吸附颗粒,一对所述弧形过滤道的下方设有连接与处理池内部的过滤网板,所述过滤网板的底端部悬吊有多组生物吸附棒,所述生物吸附棒包括套设于过滤网板上的混凝剂释放体,所述混凝剂释放体的底端设有贯穿过滤网板延伸向下的镂空吸附管,所述镂空吸附管的内部插设有凹凸棒土,所述镂空吸附管的外侧壁上从上至下分布有多组微生物附着体,所述椭形嵌设网兜磁吸固定于镂空吸附管外壁上,所述抽拉供料通道的底端连接有与外界连通的曝气机构,所述曝气机构贯穿过滤网板并延伸至下处理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英姿,未经熊英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44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