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射频标签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64647.X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1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任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菜鸟智能物流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H01Q1/22;H01Q1/36;H01Q1/38;H01Q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谭镇 |
地址: | 英属开曼群岛大开***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频 标签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标签及射频标签管理系统,包括:天线本体和射频处理模块;天线本体包括阻抗匹配网络部和辐射体部;阻抗匹配网络部包括:第一分部、重叠部和第二分部;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分别设置在重叠部相邻的两侧;阻抗匹配网络部与射频处理模块的第一端口组和第二端口组导通,沿阻抗匹配网络部的周围设置的辐射体部与阻抗匹配网络部导通。本申请中,第一阻抗匹配子部和第二阻抗匹配子部共用一个重叠部,降低了射频标签的尺寸,且第一阻抗匹配子部和第二阻抗匹配子部共用一个辐射体部,射频标签在两个端口组同时工作时,辐射体部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均产生两个端口叠加的电流分量,保证了射频标签的全向性需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射频标签。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的通信技术。
RFID标签作为RFID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会极大的影响整个RFID系统的性能。全向性RFID标签是指该标签可以在空间360度的范围内都很好的被读写器所识别,目前,常采用的全向性RFID标签包括以下两种:1、如图1所示的RFID标签,该RFID标签在偶极子天线的基础上,通过在两个振子1的末端进行弯折以改变振子的电流流向,并将阻抗匹配网络2设置在两个振子1之间,实现全向设计,其采用单端口RFID芯片。2、如图2所示的RFID标签,该标签采用双端口RFID芯片,结合两套极化方向相差90度的偶极子天线3,实现全向设计,其中,该标签使用了交叉并联的阻抗匹配网络2进行阻抗匹配设计。
但是,目前方案中,方案一的标签在不同方向上性能偏差较大,导致其全向性较差,如,方案一的标签在长度方向上的读写性能较好,而在宽度方向上的读写性能较差。方案二的标签由于采用了两套极化方向相差90度的偶极子天线3,使得各个偶极子天线3独立布置在标签对应的角落,导致标签的尺寸过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标签,以解决了现有射频标签全向性较差、尺寸过大的问题,并达到了在保证射频标签的全向性基础上,进一步缩小了射频标签尺寸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射频标签,所述射频标签包括:
天线本体和射频处理模块;所述天线本体包括阻抗匹配网络部和辐射体部;
所述阻抗匹配网络部包括:第一分部、重叠部和第二分部,所述射频处理模块包括第一端口组和第二端口组;
所述第一分部连接设置在所述重叠部的第一侧,所述第二分部连接设置在所述重叠部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邻;
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重叠部构成第一阻抗匹配子部,所述第二分部和所述重叠部构成第二阻抗匹配子部,所述第一阻抗匹配子部与所述第一端口组导通,所述第二阻抗匹配子部与所述第二端口组导通;
所述辐射体部沿所述阻抗匹配网络部的周围设置,且所述辐射体部与所述阻抗匹配网络部导通。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射频标签,包括:
天线本体和射频处理模块;所述天线本体包括阻抗匹配网络部和辐射体部;
所述射频处理模块包括:第一端口组和第二端口组;
所述阻抗匹配网络部包括:传输线框体,以及与所述传输线框体连接的四个导通传输线;
两个导通传输线的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传输线框体的两个相对侧边,另两个导通传输线的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传输线框体的另两个相对侧边,且所述导通传输线位于所述传输线框体的中线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菜鸟智能物流控股有限公司,未经菜鸟智能物流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46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