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隧洞通航辅助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65085.0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6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张绪进;李晓飚;马希钦;周世良;王召兵;刘亚辉;舒岳阶;陈亮;周远航;马御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21/64 | 分类号: | B63B21/64;B63B21/16;E02B3/26 |
代理公司: | 重庆远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8 | 代理人: | 伍伦辰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隧洞 通航 辅助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隧洞通航辅助系统,包括在外部航道和隧洞航道之间衔接的一段宽度逐渐变窄的过渡航道,其特征在于,隧洞航道和过渡航道连接处具有一段调顺段航道,调顺段航道两侧和隧洞航道两侧沿同一直线方向设置,调顺段航道两侧和过渡航道两侧各衔接设置有一排船舶导向吸能装置。本发明具有能够更好地提高船舶隧洞通航过程的安全性和顺畅性,避免安全事故,提高通航效率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洞船舶通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隧洞通航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在水运工程中为了实现限制性区域的船舶通航,常穿山开挖建成封闭式的输水道,称为通航隧洞。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近70%。山区内河流纵横,是内河航运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航隧洞是为水路穿过山区而开凿的隐蔽式航道,可将山体两侧的河道相连接,也可用于克服船闸或升船机连接点之间的高程障碍。通航隧洞作为解决山区航道关键卡口及实现通航建筑物间的有效衔接的有效途径,可彻底的打通航运大动脉的梗阻点,大幅的提高限制性航段的航道尺度,并缩短船舶航行的里程,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的隧洞主要采用自航方式通航,即船舶依靠自身动力驱动通过隧洞,但该方式对隧洞的断面尺度,及隧洞的安全、通风、照明、通信联络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采用非自航方式辅助船舶通过隧道成为一种既经济又安全的措施方案。
CN110901831A公开了一种用于非自航船舶长距离通过隧洞的装置。该装置通过在隧洞航道两侧岸顶设置行车轨道,牵引车沿行车轨道运动,驱动待牵引船舶沿隧洞航道运动,结构简单,技术可靠,实施便捷,提高了船舶的通航效率。但是,受山体岩质与现有隧洞开挖技术的限制,并考虑经济性,对于通航同吨级船舶,应尽可能的减小隧洞尺度。而该专利中,在两侧岸顶设置牵引车需占用一定的隧洞宽度,将极大的增加施工难度与工程投资。另外,两侧岸顶的牵引机构均为固定式,当水位降低时,同样的牵引绳拉力在船舶航进方向的分力越小,不利于牵引装置的设置。此外,该专利技术在实际操作中,还需将两侧的牵引绳抛向船舶,也增加了现场操作的工艺复杂性。
另外,目前的隧洞通航方式中, 不管是自航式还是拖曳牵引式,在两种方式下都需以船舶自航驶入隧洞为前提条件。通航隧洞属于限制性航道,由于受经济性、安全性及现有施工技术等条件制约,通航河道的宽度尺度一般较常规航道小很多,且同时受隧洞口门区复杂流态的影响,船舶在驶入隧洞过程中,极易与隧洞两侧墙体发生碰撞,从而导致船舶与隧洞墙体损伤,影响船舶通航安全性。
故怎样能够更好地提高船舶隧洞通航过程的安全性和顺畅性,避免安全事故,提高通航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考虑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供一种能够更好地提高船舶隧洞通航过程的安全性和顺畅性,避免安全事故,提高通航效率的船舶隧洞通航辅助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船舶隧洞通航辅助系统,包括在外部航道和隧洞航道之间衔接的一段宽度逐渐变窄的过渡航道,其特征在于,隧洞航道和过渡航道连接处具有一段调顺段航道,调顺段航道两侧和隧洞航道两侧沿同一直线方向设置,调顺段航道两侧和过渡航道两侧各衔接设置有一排船舶导向吸能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50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