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电球铁低压内缸的铸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65251.7 | 申请日: | 2020-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31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郑永杰;孙福俊;薛吉庆;钱红武;裴志勇;刘广升;杨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华锐重工铸业有限公司;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24 | 分类号: | B22C9/24;B22C9/08;B22C9/10;B22D15/02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高永德;李洪福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电 低压 铸造 工艺 | ||
1.一种火电球铁低压内缸的铸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火电球铁低压内缸的铸造工艺的浇注方式为底注式;铸造用的火电球铁低压内缸型芯结构分为上半型芯和下半型芯,两个型芯经底注式浇注后分别铸造出上半和下半两个半型内缸,两半内缸经加工后装配在一起,组成一个整体的低压内缸结构;
所述的上半型芯包括:上半上型(1)、上半中型组件(6)、上半下型(9)、上半片状芯组件(4)、上半蜗壳芯(5)、上半进气管外芯(10)、上半进气管内芯(11)、冷铁(7)和冒口(3);上半中型组件(6)装于上半下型(9)的上部;上半进气管内芯(11)装于上半中型组件(6)的中部,并嵌于上半下型(9)上端面上的芯头内;在上半进气管内芯(11)的外部两侧对称装上两个上半进气管外芯(10);上半蜗壳芯(5)装于上半进气管内芯(11)的上部,在其外部对称装上两组上半片状芯组件(4);上半上型(1)装于上半中型组件(6)的上部,将上半片状芯组件(4)、上半蜗壳芯(5)、上半进气管内芯(11)和上半进气管外芯(10)封装于上半中型组件(6)和上半下型(9)内部;上半上型(1)和上半中型组件(6)及上半下型的内部设置有三组直浇道(2)和内浇道(8);上半上型(1)上设置有至少6个冒口(3);在上半蜗壳芯(5)及上半片状芯组件(4)的下部浇注腔体处设置有多个冷铁(7);
所述的下半型芯包括:下半上型(13)、下半中型组件(16)、下半下型(17)、下半片状芯组件(14)、下半蜗壳芯(15)、下半进气管芯型组件(18)、冷铁(7)和冒口(3);下半中型组件(16)装于下半下型(17)的上部;下半进气管芯型组件(18)装于下半中型组件(16)的中部,并嵌于下半下型(17)上端面的芯头内;下半蜗壳芯(15)装于下半中型组件(16)的中部,位于下半进气管芯型组件(18)的上部,在其外部对称装上两组下半片状芯组件(14);下半上型(13)装于下半中型组件(16)的上部,将下半蜗壳芯(15)、下半片状芯组件(14)和下半进气管芯型组件(18)封装于下半中型组件(16)和下半下型(17)内部;下半下型(17)和下半中型组件(16)及下半下型的内部设置有2-4组直浇道(2)和2-4组内浇道(8);下半下型(17)上设置有至少6个冒口(3),在下半蜗壳芯(15)及下板片状芯组件的下部浇注腔体处设置有多个冷铁(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球铁低压内缸的铸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半中型组件(6)包括:上半中型A(63)、上半中型B(62)和上半中型C(61);由下至上依次装于上半下型(9)的上部,组成一个整体的型芯结构,其内表面形状与上半片状芯组件(4)和上半进气管外芯(10)的整体外表面形状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球铁低压内缸的铸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半片状芯组件(4)由三对半弧形的上半片状芯A(43)、上半片状芯B(42)和上半片状芯C(41)组成;三对上半片状芯A(43)、上半片状芯B(42)和上半片状芯C(41)由内之外依次对称装于上半蜗壳芯(5)的两侧;一对上半片状芯A(43)合并后形成的内部型装与上半蜗壳芯(5)的外部形状相同;相邻的上半片状芯A(43)、上半片状芯B(42)和上半片状芯C(41)之间预留2mm的间隙以防上芯时出现剐蹭;最外侧的上半片状芯C(41)与上半中型组件(6)预留60mm的间隙,上芯完成后将该间隙使用树脂砂填实,以防铁水浇注时砂芯向外侧移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球铁低压内缸的铸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半中型组件(16)包括:下半中型A(162)和下板中型B(161);由下至上依次装于下半下型(17)的上部,组成一个整体的型芯结构,其内表面形状与下半片状芯组件(14)和下半进气管芯型组件(18)的整体外表面形状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华锐重工铸业有限公司;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华锐重工铸业有限公司;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525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折叠式六旋翼无人机
- 下一篇:一种扣空箱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