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宫颈癌的外周血TCR标志物及其检测试剂盒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65303.0 | 申请日: | 2020-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0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新;杨鑫;卓越;钟雪梅;杨诗涵;高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益安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74 | 分类号: | G01N33/574;A61K39/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郭艳艳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宫颈癌 外周血 tcr 标志 及其 检测 试剂盒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宫颈癌的外周血TCR标志物及其检测试剂盒和应用。该标志物包括序列为SEQ ID NO.1~100所示的蛋白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基于高通量测序方法,只需要采取少量外周血,提取RNA,通过对样本的处理建立免疫图谱文库,再经过高通量测序和TCR数据分析,首先确定宫颈癌外周血中特征性TCR序列,然后将待测样本测试结果与该特征性TCR序列比对,从而确定是否患有宫颈癌。本发明能够同时比较巨大数量的宫颈癌特异性TCR序列,相比单独检测一种或几种标记物,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提高了诊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宫颈癌的外周血TCR标志物及其检测试剂盒和应用。
背景技术
根据CGCS第26届中国肿瘤防治协会报告,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在50万左右(世界范围),80%以上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3万,占全世界新发病例总数的28%。2018年发布的ICO中国HPV和相关疾病报告显示,在中国15-44岁女性中,子宫颈癌的发病率高居恶性肿瘤第三位,以成为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中国2018年约有47739名女性因子宫颈癌死亡。且子宫颈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威胁中国女性生命安全。高危型别HPV持续感染是子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元凶”.HPV感染率很高,一项基于美国人群的研究显示,有性行为的男性和女性一生中感染HPV的几率高达85%-90%。大多数感染可以依靠自身的免疫力清除。小部分患者高危型别HPV持续感染,经数十年时间可导致病变并最终进展为子宫颈癌。
中国女性约98%的子宫颈癌由高危型HPV导致,其中69%子宫颈癌有高危型别HPV16/18感染,23%子宫颈癌有高危型别HPV31/33/45/52/58感染,其他高危型别HPV感染致癌率达6%。目前,子宫颈癌的综合防控主要分为三级。以减少HPV感染为一级预防:1.健康教育;2、接种HPV疫苗。对癌前病变进行筛查、诊断和治疗为二级预防(最有效可控的预防阶段),现有的主要筛查方法主要有:宫颈细胞学涂片、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后的随访管理。三级预防也是最无奈的方式,对子宫颈癌进行治疗。
目前针对卵巢癌的诊断手段主要分为视诊、触诊、细胞学涂片检查、组织学检查、腔镜检查、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
1、视诊:在充足照明条件下,直接观察外阴和通过阴道窥器观察阴道及宫颈。可直接观察癌浸范围,肿瘤位置、范围、形态、体积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收视线范围及肿瘤大小影响,有局限性且无法定性。
2、触诊:肿瘤的质地、浸润范围及其与周围的关系等必须通过触诊确定。有些黏膜下及颈管内浸润,触诊比视诊更准确。但依旧受接触面积等人为因素影响,且对肿瘤无法定性。
3、细胞学涂片检查及组织学检查:细胞学涂片检查目前为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手段,特别是对临床体征不明显的早期病变的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均应有活体组织学检查证实。大多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查法(TCT),很少给患者带来痛苦,是目前比较有效的防癌方法。由于我国病理医生的缺乏,涂片的阅读准确性很难达到100%。目前也没有数据证实,现有的检查手段能明显降低人群总体上因宫颈癌病死的人数。关键的还是合理的筛查时间间隔且适龄女性一定要记得复查。
4、腔镜检查:对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早期宫颈癌、确定病变部位有重要作用,可提高活检的阳性率。接受阴道镜活检均要做颈管刮术。在强光源照射下通过阴道镜直接观察阴道,放大6-20倍,借以观察肉眼看不到的阴道和宫颈的较微小病变。在可疑部分行定位活检,可提高确诊率。由于临近膀胱组织,活检取样是有比较大的难度,因此对临床医生的要求较高,需要临床医生有比较全面的妇产科手术经验。整个检查过程由于属于侵入性检测,患者需要忍受不适而且活检后普遍需要10-14天的时间恢复。此操作对医院的诊疗条件有一定要求,不具备相应条件的需要转诊上级医院。
5、影像学检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益安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益安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53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肿瘤切片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刷的保温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