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式草莓根腐病的绿色防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65317.2 | 申请日: | 2020-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1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赖宝春;戴瑞卿;吴振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05 | 分类号: | A01G22/05;A01G13/00;A01B79/00;A01C1/08 |
代理公司: | 合肥华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0 | 代理人: | 蒋玉娇 |
地址: | 363008 福建省漳***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草莓 根腐病 绿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式草莓根腐病的绿色防控方法,具体涉及根腐病防控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如下操作步骤:夏季高温闷棚处理→种植前土壤杀菌处理→种子及苗床消毒处理→科学防治。本发明通过采用高温闷棚处理或换茬轮作的方式在草莓采摘清园后的土壤进行预处理,并在定植前对起垄后的畦面撒上混有药剂的细土均匀铺撒在草莓种植地的畦面上,对土壤作进一步的杀菌处理,而后对种子及苗床进行消毒处理,以消除其携带的菌卵孢子,最后采用灌根辅以叶面喷雾处理的联合作用方式对草莓根腐病进行防治,不仅有效灭杀了草莓自身及其生长环境中所携带有害病菌和草种子,还能够提高草莓的循环座果率,促进草莓果实的发育,协调营养平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腐病防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式草莓根腐病的绿色防控方法。
背景技术
根腐病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根腐病表现为根系比健康植株根系短小,颜色偏暗,随病害发展,新生根受到病原菌的侵害,生长稀疏,最后全部根系迅速坏死变褐。其主要因为根部受害,吸收能力下降,又导致水分、无机物和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致使地上部分外叶叶缘先发黄部分叶片变褐、坏死至卷缩,病株表现为缺水状,逐渐向心叶发展至全株枯黄死亡。在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容易发生,尤其连续降雨数日后病害症状明显增多。连作地、排水不良地块发病严重。
目前,导致草莓根腐病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苗子本身带菌,二是土壤带菌,这是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病原菌可在土壤中存活,由病土和病苗传播。土壤中的孢子在晚秋或初冬侵入根部后出现病斑,后在病部繁殖,借助灌溉水或雨水传播蔓延,孢子侵入主根或侧根尖端的表皮,菌丝沿着中柱生长,后中柱变成红色、腐烂。病原菌在土中可存达数年,一旦条件适宜便可进行多次侵染,而草莓在栽种过程中,很容易被造成伤口,病菌随着伤口侵染,一段时间后病害就会发生。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利用多种杀菌剂来对草莓的根腐病进行防治,这样不仅成本高,而且还污染环境,同时,草莓的感病率改善度并不可观。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式草莓根腐病的绿色防控方法,通过采用高温闷棚处理或换茬轮作的方式,并采用灌根辅以叶面喷雾处理的联合作用方式对草莓根腐病进行防治,不仅能够实现传导杀菌、补充营养、修复伤口,还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自营养能力和抗病能力,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式草莓根腐病的绿色防控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步骤一:夏季高温闷棚处理:夏季时分,在草莓采摘清园处理后,施入大量的有机肥,深翻土,并灌足水用薄膜覆盖25-45天,利用炎热高温使地温达到60-80℃,能够有效的杀死土壤中的疫霉菌卵孢子,及其他有害病菌、害虫及其卵块,同时,也焖杀了草种子,从而有效防控了草莓生长时期的草害;
步骤二:种植前土壤杀菌处理:高温焖棚后进行开畦起垄,起垄完成后,每平方米用绿亨一号1g拌细土20kg撒在草莓地的畦面,或者每平方米用绿亨9号4g拌细土20kg,撒在草莓地的畦面,进行杀菌处理;
步骤三:种子及苗床消毒处理:
(1)将待播草莓种子用40-6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浸种1h,洗净后进行催芽或晾干后播种;
(2)将带播种的苗床同样用40-6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细土撒施,每平方米苗床用药10g;
步骤四:科学防治:
(1)定植前:使用青枯立克120-170倍液对待种植草莓幼苗进行蘸根处理;
(2)育苗期:使用青枯立克150-300倍+地力旺300-500倍+沃丰素550-700倍混合液灌根1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53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