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漏料回收的混凝土运输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65512.5 | 申请日: | 2020-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16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秀红;姚一帆;李永亮;夏成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上建杭鑫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5/42 | 分类号: | B28C5/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回收 混凝土 运输车 | ||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运输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漏料回收的混凝土运输车,其包括运输车、设在运输车车尾的安装架以及与安装架固定连接的进料斗,所述运输车上转动连接有搅拌筒,所述安装架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引导流出的混凝土的导料斗,所述导料斗设置在进料斗下方,所述运输车上设有用于收集漏出的再生混凝土的储料桶,所述导料斗底端连同有用于输送再生混凝土的输送管,所述输送管远离导料斗一端与储料桶连通,所述输送管与导料斗之间设有用于连接输送管与导料斗的连接组件。本申请具有将漏出的混凝土回收,提升再生混凝土的运输效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运输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漏料回收的混凝土运输车。
背景技术
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而成的新混凝土。散装的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运输方式相同,两者均采用混凝土搅拌输送车进行运输。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102990781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包括底盘、搅拌筒、固设于底盘上的支架、及设于支架上的导料装置,所述导料装置包括转筒及与所述转筒固接并连通的导料筒,所述转筒呈圆筒状并同轴套设于所述搅拌筒进口段的外周;所述导料装置可相对于所述搅拌筒和所述支架转动,且至少具有第一预定状态和第二预定状态;在第一预定状态时,所述导料筒的开口朝上,在第二预定状态时,所述导料筒的开口朝下。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陡坡或者较为颠簸的路面行驶时,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内的再生混凝土发生剧烈的摇晃而从搅拌桶的进料口进入导料桶内,最后从导料槽排出。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存在漏料的问题,漏料导致再生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再生混凝土的损失,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漏料影响再生混凝土的输送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提升再生混凝土的运输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漏料回收的混凝土运输车。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有漏料回收的混凝土运输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漏料回收的混凝土运输车,包括运输车、设置在运输车车尾的安装架以及与安装架固定连接的进料斗,所述运输车上转动连接有搅拌筒,所述安装架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引导流出的混凝土的导料斗,所述导料斗设置在进料斗下方,所述运输车上设有用于收集漏出的再生混凝土的储料桶,所述导料斗底端连同有用于输送再生混凝土的输送管,所述输送管远离导料斗一端与储料桶连通,所述输送管与导料斗之间设有用于连接输送管和导料斗的连接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运输车用于输送再生混凝土;进料斗用于混凝土原料进入搅拌筒;搅拌筒用于再生混凝土原料的搅拌;导料斗用于收搅拌筒中漏出的再生混凝土原料,并引导混凝土原料落入输送管内;输送管用于将再生混凝土原料送入储料桶内;储料桶用于收集漏出的再生混凝土原料;连接组件用于连接连接输送管和导料斗。混凝土运输车输送再生混凝土过程中的漏料落入导料斗内,漏料从导料斗进入输送管,沿输送管进入储料桶内,储料桶将漏料收集,防止漏料落到道路上,收集到的漏料可以再次投入使用,提升混凝土运输车的输送效率。
优选的,所述储料桶外侧壁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圈,所述搅拌筒上设有与第一齿圈啮合的第二齿圈,所述第二齿圈搅拌筒与同轴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啮合传动,搅拌筒转动时带动储料桶转动,储料桶转动对搅拌桶内的再生混凝土原料进行搅拌,收集到的漏料在储料桶内搅拌,混凝土运输车到达施工地后储料桶内的再生混凝土原料也混合均匀,进一步提升再生混凝土的运输效率。
优选的,所述运输车上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关于运输车长度方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底座上均转动连接有滚筒,所述储料桶设置在滚筒上,所述储料桶的外侧壁与滚筒的外侧壁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上建杭鑫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上建杭鑫混凝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55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