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网络中通信、缓存和计算资源联合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66365.3 | 申请日: | 202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68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徐连明;王莉;费爱国;杨泽萱;张碧玲;王宣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16/10 | 分类号: | H04W16/10;H04W28/02;H04W28/16;H04W4/4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杨云云 |
地址: | 1008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网络 通信 缓存 计算 资源 联合 优化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网络中通信、缓存和计算资源联合优化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请求方发送的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中携带有期望的目标内容文件;基于所述目标内容文件,利用预设的优化问题模型生成目标协作方的多个契约;将所述多个契约发送至所述请求方,以供所述请求方从所述多个契约中筛选出使其效用值最大的目标契约,并基于所述目标契约接收所述目标协作方发送的所述目标内容文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利用契约论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解决场景中可能存在的不对称信息问题,并实现合理的资源分配,实现通信、计算、缓存资源的联合优化,对无线资源高效的管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网络中通信、缓存和计算资源联合优化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数量持续增长,随之带来的交通安全、出行效率、环境保护等问题日益突出,车载通信网络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第三代合作伙伴组织(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提出了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的概念。V2X通信可看作是设备对设备(D2D)通信的扩展,可分为车-车(Vehicle tovehicle,V2V)通信、车辆-基础设施通信(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车-人通信(Vehicle to Pedestrian,V2P)通信。
基于车载通信网络的场景,现有的研究将车辆假设为具有完全意愿进行资源共享的实体,即车辆自愿消耗自身资源与其他车辆进行内容共享、协作计算等。大部分研究基于该假设以实现最小化时延或最大化吞吐量等目标,解决车辆间物理资源分配问题。少有工作考虑到用户(车辆)作为自利实体为获得更大利益可能存在欺骗行为。本领域将一方出于自利目的隐藏自身真实信息的行为称为隐藏信息行为,例如,在协作计算过程中,协作者的真实计算能力常无法被请求者获知;在用户请求服务过程中,其对于服务质量及支付报酬的真实心理预期往往由于自私性不会透露给协作者。
因此,由于实际场景中的用户作为自利实体常存在隐藏信息行为,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问题,会使得资源的调度的不合理,导致资源的浪费以及网络的整体性能的下降,所以亟需一种车载网络中基于契约的通信方法,在基于信息不对称场景下的通信、计算及缓存资源协同调度,以适应用户在移动性场景下的不同业务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车载网络中通信、缓存和计算资源联合优化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网络中通信、缓存和计算资源联合优化方法,包括:
接收请求方发送的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中携带有期望的目标内容文件;
基于所述目标内容文件,利用预设的优化问题模型生成目标协作方的多个契约;
将所述多个契约发送至所述请求方,以供所述请求方从所述多个契约中筛选出使其效用值最大的目标契约,并基于所述目标契约接收所述目标协作方发送的所述目标内容文件。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请求方发送的请求信息前,还包括:
根据历史社交相似度将内容文件部署至所述协作方和多个路边单元;其中,历史社交相似度表示过去一段时间内车辆间的移动相似性和流行度。
进一步地,构建所述优化问题模型的具体步骤如下:
基于最大化所述协作方的效用值构建的目标函数;
基于个体合理性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构建的约束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内容文件,利用预设的优化问题模型生成目标协作方的多个契约,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63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