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电磁信号发现特定用户的密切接触者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66739.1 | 申请日: | 202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2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邱卫根;赵康宁;袁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知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50/80 | 分类号: | G16H50/80;H04W4/80;H04W4/02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严帅 |
地址: | 20012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电磁 信号 发现 特定 用户 密切 接触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电磁信号发现特定用户的密切接触者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通过周期性采集用户所处空间环境的电磁信号附加时间戳和用户采集设备ID形成电磁记录存储到远程服务器中,通过所述远程服务器对同一时间段内采集的特定用户的电磁记录与其他用户关联的采集设备ID对应的电磁记录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得到在同一时间与所述特定用户在空间位置上有交集的其他采集设备ID关联的用户作为与所述特定用户疑似的密切接触者。本发明通过利用用户的便携设备对空间电磁信号的感知功能,更精细、更完整地实现对特定用户进行轨迹溯源和追踪、更精确地区分该特定用户的密切接触者,在疫情防控等公共卫生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染病防治、疫情防控及其他的个体接触者追溯领域,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来精准地发现/区分特定用户(例如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以便迅速对需要医学观察的用户采取措施、快速排出疾病传播风险。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电磁信号发现特定用户的密切接触者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呼吸道疾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对疾病的联防联控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随着新冠病毒的爆发,传染病防治、疫情防控等需要全社会进行联防联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越发受到各国政府以及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视。对于各地政府而言,辖区的风险区域进行预警,潜在风险人员的发现并排查,对确诊病例进行轨迹溯源,康复病人的轨迹追踪观察,人群流动动态的追踪都是在面对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迫切需要采取的措施。
目前对确诊病例轨迹溯源和轨迹追踪的主要技术手段一是通过被调查者描述出入的场所,乘坐的车次航班来获取确诊病例的踪迹以及相关的接触人员。二是利用智能手机的定位功能来获取确诊病例在某段时间内所经过的地点。三是目前正在推广的公共场所打卡方式,通过打卡系统后台调阅确诊病例的打卡记录确定大概确定其经过的场所。以上这些技术手段都有不同程度的缺点,被调查者的描述和公共场所打卡,一旦发现有确诊病例,其所描述的或者打卡过的公共场所、相关车厢、相关航班上所有的人都会被列入可能的密切接触者而被隔离,对隔离人群的管理比较粗放;而利用智能手机的定位功能对确诊病例轨迹溯源和轨迹追踪,虽然定位的精度大大高于被调查者的描述和公共场所的打卡,但是对隔离人群的管理一样粗放;此外、采用智能手机定位进行轨迹溯源和追踪一旦被调查者进入室内,在大部分的场景下往往不能定位,造成历史轨迹的缺失,不能有效地和完整地轨迹溯源和轨迹追踪。例如,如果在一栋居民楼里发现一个确诊病例,如果利用打卡,被调查者描述进行轨迹溯源和追踪,整栋居民楼里所有的人员都会被认为是密切接触者。同样,利用智能手机的定位功能进行轨迹溯源和追踪,因为目前在大部分场景下,室内定位不能区分楼层,相隔很远的楼层里的人员也会被认为是密切接触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更精细地进行轨迹溯源和轨迹追踪、精确区分密切接触者的技术方案。基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区域的电磁信号的强度特征高度相近的原理,利用用户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或其他物联网设备(手环,门卡,智能手表等) 对空间杂波的感知功能,实现一种有效地和完整地进行轨迹溯源和轨迹追踪的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实现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知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知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67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