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橡胶改性的固体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66831.8 | 申请日: | 202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84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孟付良;周大鹏;陈建国;陈利;王松松;徐利彬;赵昕雅;林华;胡翔玮;乔坤;沈琛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摩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摩新材料(嘉兴)有限公司;杭摩科技新材料(阜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8/28 | 分类号: | C08G8/28 |
代理公司: | 杭州合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37 | 代理人: | 沈自军 |
地址: | 31331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橡胶 改性 固体 热固性 酚醛树脂 合成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橡胶改性的固体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合成方法,包括:步骤1,苯酚、橡胶在酸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橡胶改性苯酚;步骤2,以二价金属盐为催化剂,橡胶改性苯酚和过量甲醛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依次经常压脱水、真空脱苯酚、冷却,得到所述固体热固性酚醛树脂。本申请提供的橡胶改性的固体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合成方法,能显著提高酚醛树脂的耐热性和柔韧性,并且工艺易控制,不会发现凝胶风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酚醛树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橡胶改性的固体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橡胶改性酚醛树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橡胶和酚醛树脂采用物理混合,由于酚醛树脂未和橡胶发生接枝反应,酚醛树脂和橡胶的相容性和稳定性差。此外,由于橡胶未参与反应,酚醛树脂的交联度没有提高,酚醛树脂的柔韧性能有所改善,但酚醛树脂的耐热性并无改善。
2、酸催化的热塑性酚醛树脂在固化时需要加入乌洛托品,酚醛树脂在固化过程中释放的氨气会对模塑料中金属件产生腐蚀,影响模塑料的性能。
3、橡胶和酚醛树脂采用化学接枝,使得橡胶改性热塑性酚醛树脂有微交联结构,该结构虽然能提高酚醛树脂的交联度,提高酚醛树脂的耐热性,但酚醛树脂的聚合速度明显变短,导致酚醛树脂的应用受限。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橡胶改性的固体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合成方法,能显著提高酚醛树脂的耐热性和柔韧性,并且工艺易控制,不会发现凝胶风险。
一种橡胶改性的固体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合成方法,包括:
步骤1,苯酚、橡胶在酸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橡胶改性苯酚;
步骤2,以二价金属盐为催化剂,橡胶改性苯酚和过量甲醛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依次经常压脱水、真空脱苯酚、冷却,得到所述固体热固性酚醛树脂。
步骤1中,苯酚和橡胶在酸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烷基化反应,将苯酚接枝到橡胶链上。在进行步骤2的反应时,首先加入碱性物质中和步骤1中的酸性催化剂,提供适宜的pH值(pH=3~4)以进行步骤2的反应。
橡胶改性苯酚与甲醛发生高邻位缩合反应,由于高邻位效应,即使反应体系中甲醛与苯酚的摩尔比大于1,苯酚对位活性基团只有少量参与反应,不会因甲醛与苯酚的摩尔比大于1引起树脂凝胶。
橡胶改性苯酚和过量甲醛是指:甲醛与苯酚的摩尔比大于1。
步骤2在弱酸性条件下进行,苯酚与醛基之间发生缩合反应会生成大量二苄基醚键,该结构在温度低于150℃下不会分解,在温度高于150℃时开始分解,二苄基醚键形成亚甲基键,并释放一个甲醛。甲醛的释放可使酚醛树脂链进行进一步缩合,从而引起树脂固化。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橡胶为丁苯橡胶、丁腈橡胶、丁基橡胶、氯丁橡胶中的至少一种,优选橡胶的数均分子量为3000~50000。
可选的,所述苯酚与橡胶的质量比为1000:50~200。
可选的,步骤1中,酸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浓硫酸、十二烷基苯磺酸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步骤1中,苯酚与酸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000~1:60。
苯酚与丁苯橡胶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反应,苯酚、丁苯橡胶、对甲苯磺酸的质量比为1000:40~100:4~10。
苯酚与丁睛橡胶在浓硫酸催化下反应,苯酚、丁睛橡胶、浓硫酸的质量比为1000:50~100: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摩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摩新材料(嘉兴)有限公司;杭摩科技新材料(阜阳)有限公司,未经杭摩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摩新材料(嘉兴)有限公司;杭摩科技新材料(阜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68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