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分层、包装和交易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67569.9 | 申请日: | 202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5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夏平;高媛;高赛 | 申请(专利权)人: | 翼帆数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3 | 分类号: | G06F16/23;G06F16/2458;G06F16/27;G06Q40/04;G06Q40/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31280 | 代理人: | 吕琳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高铁新城青龙***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技术 数字 资产 分层 包装 交易 方法 | ||
本发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分层、包装和交易的方法,包括:将需要数字化的基础资产数据采集上链;将资产数据债务关系转移上链;基于智能合约中预设的打包筛选条件,从上链的基础资产数据中筛选出符合打包筛选条件的资产形成资产池并进行打分;将增信机构对资产池的打分上链;将评级机构对资产池的评级上链;发布资产池,将对资产池的拆分份额、定价份额价格、挂牌上市时间、交易所簿记备案登记挂牌的登记信息、交易期限、参与主体交易所有簿记人等信息通过智能合约登记上链;数字资产交易,将投资人开设的交易账户上链,通过交易账户查看链上显示的资产池的全息画像,将确定的购买份额、签署的购买协议、购买的信息及协议同步回传上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针对数字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采用区块链技术,从数字资产的产生、包装、分层、到交易的整个过程,提出一种全息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资产证券化这一创新金融业务在我国的起步较晚,由于实践时间较短,相较于传统的主体信用已经较为健全的评价和监控体系而言,市场对于底层资产的穿透和管理经验都很有限,同时面临资产支持证券的真实风险难以评估等难题。除此之外,资产支持证券关于资金归集与转付机制设置较为复杂,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风险和管理成本。在传统的核心企业及金融机构对数字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具体操作过程遇到主要问题如下:
1、衍生产品与底层资产的割裂。SPV机构采集底层的资产后,在资产打包的过程,将是底层资产去除个性、保留共性的过程,底层资产的个体风险和价值无法传导至衍生品,导致了衍生品与底层资产的割裂,这也是201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
2、中介机构多,参与人广,发行成本高。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涉及的机构包括核心企业、金融机构、计划管理人、增信机构、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参与机构多,经济费用较高;同时,各参与机构、交易所、投资人等没有统一的平台对接并真实记录贡献价值,沟通成本高。
3、资产结构化周期过长。资产打包和分层(结构化),是一个复杂和耗时的过程,包括成立SPV公司,发起人将资产出售给SPV,资产汇集为资产池,增信、评级、分层,在金融市场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等耗时半年以上,效率低下。
互联网时代,经济活动从线下向线上转移;相应地,资产的表现形式和特征也在不断进化,出现了数字资产这种新的形态。数字化后的生产方式,相较传统生产方式,需要新的技术手段进行管理,包含这过程中中产生的具有数字化特征的资产。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智能合约的应用,在涉及业务在多主体间传递的复杂场景中,智能合约可按事先约定的规则循环触发条件自动运行,提升效率的同时降低企业间的不信任感。当运用到数字资产的管理与交易时,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对实现数字资产在机构间的流通,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和方法。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如何克服上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遇到的底层资产难以穿透、发行成本高、周期过长等关键的问题,乃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从数字资产的产生、包装、分层、到交易的整个过程全息管理方法。本发明是从基础资产、到资产包装、到资产流通的全流水作业,自始至终展现资产全貌,提供一种客观的定价机制和计算手段,将非标产品转化为标准化产品。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分层、包装和交易的方法,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需要数字化的基础资产数据采集上链,基础资产数据的全息要素包括合同、发票、出入库单据等图片资料;
步骤2、将资产数据债务关系转移上链,资产数据债务关系包括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及原始债权人与SPV公司之间确定的债务转移关系;
步骤3、基于智能合约中预设的打包筛选条件,从上链的基础资产数据中筛选出符合打包筛选条件的目标基础资产数据形成资产池,并对资产池进行打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翼帆数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翼帆数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75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