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餐厨垃圾的处理箱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69398.3 | 申请日: | 202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1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彦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雷凌广通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8/00 | 分类号: | B02C18/00;B02C18/14;B02C18/24;B02C18/16;B30B9/06;B30B15/32;A23N17/00;C05F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处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餐厨垃圾的处理箱,包括底座、筒体、驱动机构和打碎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丝杆和移动板,所述打碎机构包括套筒、打碎组件和推动组件,所述分别机构包括倾斜板、集水箱、收纳箱、挡板和进水管,该餐厨垃圾的处理箱通过打碎机构实现对餐厨垃圾的打碎,实现对餐厨垃圾内含有坚硬物体的打碎,使得餐厨垃圾内含有的水分可以更好的分离,同时通过粉碎坚硬物体还是实现对筒体的保护,防止挤压时损坏筒体,这里通过抵靠板来挤压餐厨垃圾使得垃圾内的水分更好的挤压出来,然后通过条形滑槽上出水管流入集水箱内,从而实现对餐厨垃圾的干湿分离,提高了使用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餐厨垃圾的处理箱。
背景技术
日常家庭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餐厨垃圾,目前正在进行的垃圾分类是将餐厨垃圾统一收集后再转运至垃圾处理中心处理,将餐厨垃圾统一收集之后再转运至垃圾处理中心处理存在一个问题,即餐厨垃圾中含水量较高在收集以及转运的过程中会发酵发臭。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餐厨垃圾的处理箱。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餐厨垃圾的处理箱,包括底座、筒体、驱动机构和打碎机构,所述底座水平设置,所述筒体水平设置在底座上,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筒体的一端,所述打碎机构设置在筒体内;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丝杆和移动板,所述气缸水平设置在筒体的一侧,所述筒体内部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一条条形滑槽,所述移动板有两块,两块移动板均设置在筒体内,所述移动板的两端均位于两条条形滑槽内,所述移动板与条形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气缸的气杆与移动板连接,所述丝杆水平设置在筒体内,所述丝杆的两端分别于筒体的两端连接,所述移动板上设有通孔,所述丝杆穿过通孔,所述移动板与丝杆滑动连接;
所述打碎机构包括套筒、打碎组件和推动组件,所述套筒上设有与丝杆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套筒套设在丝杆上,所述套筒与丝杆传动连接,所述打碎组件有两个,两个打碎组件分别设置在套筒的两侧,所述打碎组件包括刀片和抵靠板,所述刀片有若干,各刀片沿着套筒的轴线均匀设置,所述抵靠板设置在筒体内部的底端和刀片之间,所述抵靠板的一端与刀片连接,所述抵靠板的另一端与筒体的内壁抵靠;
所述推动组件有两个,两个推动组件分别设置在筒体的两端,所述推动组件位于移动板和套筒之间,所述推动组件包括两个推动单元,所述推动单元分别设置在丝杆的两侧,所述推动单元包括弹簧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套筒上,所述弹簧设置在连接板和移动板之间,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移动板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板连接;
所述底座内设有分类机构,所述分别机构包括倾斜板、集水箱、收纳箱、挡板和进水管,所述集水箱设置在底座内部的底端,所述倾斜板设置在底座内,所述倾斜板位于集水箱的上方,所述倾斜板向着气缸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挡板设置在倾斜板远离气缸的一侧,所述倾斜板的一端与挡板连接,所述倾斜板的另一端与底座的内壁连接,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挡板和底座的内壁之间,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设置在底座内,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通过底座与筒体的底端连通,所述收纳箱设置在底座的一端,所述收纳箱位于气缸的下方;
所述筒体的底端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底座连通,所述筒体的顶端设有进料口。
为了更好的抵挡餐厨垃圾,所述通孔处设有橡胶圈,所述丝杆穿过橡胶圈,所述丝杆与橡胶圈滑动连接。
为了滑动更顺畅,所述倾斜板的表面为镜面。
为了实现对收纳箱的遮挡,所述收纳箱的上方设有挡雨板。
为了太阳光更好的照射,实现对餐厨垃圾的杀菌,所述挡雨板的制作材料为玻璃。
为了防止卡主,所述抵靠板上设有倒角。
为了方便到餐厨垃圾,所述进料口上设有导流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雷凌广通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雷凌广通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93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