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氨水配制的尾气回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70019.2 | 申请日: | 202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8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楠;陈华勇;王浩;孙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界首市南都华宇电源有限公司;安徽南都华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3/08 | 分类号: | F17C13/08;F17C5/06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韩立峰 |
地址: | 2365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氨水 配制 尾气 回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氨水配制的尾气回收方法,该尾气回收方法的具体步骤为:手动推动回收装置的连接杆,通过连接杆带动压紧板的移动,使压紧板脱离储气筒;手动转动螺母,之后手动向下移动螺纹杆,通过螺纹杆带动载板的移动,使载板移动至载料板的下方,之后将储气筒放置在载板的上表面;向上移动螺纹杆,螺纹杆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实现载板带动储气筒的移动,使储气筒位于出气孔的下方;手动转动螺母,通过螺母和螺纹杆的作用实现了对载板的固定;手动松开连接杆,通过弹簧的作用实现压紧板的移动,通过压紧板实现了对储气筒的压紧;本发明便于实现对储气筒的安装,从而便于尾气通过进气通道进入储气筒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氨水尾气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氨水配制的尾气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氨水配制大多采用人工操作,没有实现自动化,造成生产成本增加,且在氨水配制过程中挥发的大量氨尾气不能完全吸收,对环境空气造成严重的影响,然而现有的用于氨水配制的尾气回收方法不便实现储气筒的安装与拆卸,因此不便将储气筒进行固定后将氨水配制的尾气进行收集,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不便,同时现有的氨水配制的尾气回收方法不便实现对收集回收后氨水废气用储气筒的拆卸,因此现有的方式给氨气配制用尾气的回收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氨水配制的尾气回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用于氨水配制的尾气回收方法不便实现储气筒的安装与拆卸,因此不便将储气筒进行固定后将氨水配制的尾气进行收集,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不便,同时现有的氨水配制的尾气回收方法不便实现对收集回收后氨水废气用储气筒的拆卸,因此现有的方式给氨气配制用尾气的回收带来了不便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氨水配制的尾气回收方法,该尾气回收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手动推动回收装置的连接杆,通过连接杆带动压紧板的移动,使压紧板脱离储气筒;
手动转动螺母,之后手动向下移动螺纹杆,通过螺纹杆带动载板的移动,使载板移动至载料板的下方,之后将储气筒放置在载板的上表面;
向上移动螺纹杆,螺纹杆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实现载板带动储气筒的移动,使储气筒位于出气孔的下方;
手动转动螺母,通过螺母和螺纹杆的作用实现了对载板的固定;
手动松开连接杆,通过弹簧的作用实现压紧板的移动,通过压紧板实现了对储气筒的压紧;
手动转动调节螺栓,通过调节螺栓带动挡块的移动,当挡块移动至下部分出气孔内,氨水配制的尾气通过进气管、进气通道进入储气筒内,通过储气筒实现了对尾气的回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回收装置包括箱体、储气筒;
所述箱体上水平开设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底部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内设置有挡块;
所述箱体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水平固定连接有载料板,所述载料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之间调节式连接有载板,所述储气筒锁紧在载板的上表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通道的一端连通有进气管,便于氨气配制的尾气通过进气管流至进气通道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尾端与挡块转动连接;
所述箱体上固定连接有密封筒,所述调节螺栓螺纹连接在密封筒的内侧,由于出气孔纵截面面积的上部分小于下部分,挡料块为圆柱形,且上部分出气孔与挡块相适配,当需要调整挡块在出气孔内的位置时,工作人员手动转动调节螺栓,通过调节螺栓带动挡块的移动,当挡块移动至下部分出气孔内,便于进气通道内的废气通过出气孔进入储气筒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界首市南都华宇电源有限公司;安徽南都华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界首市南都华宇电源有限公司;安徽南都华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00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识别荧光检测控制系统
- 下一篇:矿物复合粉助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