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舱体结构及浮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70614.6 | 申请日: | 202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6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王丹;李峰虎;孙瑞芳;乔志伟;刘伟;吕丽鹏;安海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2/00 | 分类号: | B63B22/00;B63B2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城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29 | 代理人: | 王新月 |
地址: | 030027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浮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舱体结构及浮标,涉及航海领域,其中,一种舱体结构包括舱体和上浮探测机构,舱体和上浮探测机构构成密封腔体;舱体底部设有进气口,顶部设有与上浮探测机构动密连接的开口,开口处设置有动密圈;上浮探测机构底部位于舱体内,顶部位于舱体外;当通过进气口向密封腔体内充气时,上浮探测机构相对于舱体沿由舱体底部到舱体顶部的方向浮动;动密圈与开口固定连接,与上浮探测机构的侧壁动密连接;上浮探测机构包括锁止结构,锁止结构用于当上浮探测机构相对舱体向上浮动至预设位置时,固定上浮探测机构,以使上浮探测机构与舱体保持相对静止。本发明的舱体结构具有小型化、稳定性高等优点。本发明的浮标具有舱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舱体结构及浮标。
背景技术
在海上无人作业、无人监测等领域,浮标工作时,需要将其内置的上浮探测机构上升至工作高度,并恒定在此位置,才能可靠工作且保障探测系统获得数据的准确性。
现有浮标的上浮探测机构上升靠涡轮蜗杆相对运动实现。涡轮蜗杆机构结构复杂且自重大,导致浮标总浮力不足以克服总重力,需额外在浮标外表面贴附浮力材料才能实现漂浮,无法满足浮标的小型化、低可探测性设计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舱体结构及浮标,以实现浮标的小型化和低探测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舱体结构,包括舱体和上浮探测机构,其中,舱体和上浮探测机构构成密封腔体;舱体底部设有进气口,顶部设有与上浮探测机构动密连接的开口,开口处设置有动密圈;上浮探测机构底部位于舱体内,顶部位于舱体外;当通过进气口向密封腔体内充气时,上浮探测机构相对于舱体沿由舱体底部到舱体顶部的方向浮动;动密圈与开口固定连接,与上浮探测机构的侧壁动密连接;上浮探测机构包括锁止结构,锁止结构用于当上浮探测机构相对舱体向上浮动至预设位置时,固定上浮探测机构,以使上浮探测机构与舱体保持相对静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舱体结构,通过在舱体底部设置进气口,实现对舱体内部的充气,并且在舱体的开口处设置有动密圈,动密圈与上浮探测机构动密连接,以保证上浮探测体在上浮过程中由舱体和上浮探测机构构成的密封舱体不会漏气,解决了舱体结构浮力与重力不匹配的问题。除此之外,本发明的舱体结构还设有锁止结构,当上浮探测机构上升至预设位置时,通过锁止结构可使上浮探测机构与舱体保持相对静止,以确保上浮探测机构的稳定性,解决了上浮探测机构在设定高度稳定工作的问题。同时,锁止结构的体积小,解决了下狭小空间内锁止结构布局难的问题。
可选的,锁止结构包括:基体、锁头和收缩结构体;收缩结构体一端与基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锁头固定连接;当锁头受到外力作用时收缩结构体收缩。
可选的,收缩结构体包括弹簧。
可选的,舱体结构还包括止位板,止位板设置在舱体的内壁上,与锁止结构相配合对上浮探测机构进行限位。
可选的,舱体结构还包括单向止回阀,单向止回阀设置在进气口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浮标,包括上述舱体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浮标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的舱体结构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舱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锁止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06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