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康复用肩部锻炼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72945.3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0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赵小翠;程莉;李阵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小翠 |
主分类号: | A63B23/02 | 分类号: | A63B23/02;A63B2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刘亚明 |
地址: | 27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康复 肩部 锻炼 | ||
本发明属于肩部锻炼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康复用肩部锻炼器,针对现有的肩关节锻炼器械使用不便,锻炼效果差,适用范围较小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两个稳定架,两个稳定架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同一个顶板,两个稳定架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架,两个限位架上均滑动连接有同一个拉力板,两个拉力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钢丝拉绳的一端,两个钢丝拉绳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配重结构,两个配重结构分别与两个稳定架滑动连接,顶板与稳定架均设置有多个导轮,钢丝拉绳与导轮滑动连接。本发明使用方便,可以调节两个拉环的高度和间距,可以可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扩大了使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肩部锻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康复用肩部锻炼器。
背景技术
肩关节损伤指因肩部各组织包括肩袖、韧带发生退行性改变,或因反复过度使用、创伤等原因造成的肩关节周围组织的损伤,表现为肩部疼痛,肩关节损伤对工作生活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方便恢复肩关节健康,通常需要通过物理锻炼的方式进行治疗。
现有的肩关节锻炼器械种类较多:太极轮训练器、拉肩杆等,由于太极论训练器在使用时,肘关节的活动量和活动幅度偏大,而肩关节的活动量偏低,康复效果不佳,拉肩杆不便于调节高度和间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肩关节锻炼器械使用不便,锻炼效果差,适用范围较小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康复用肩部锻炼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康复用肩部锻炼器,包括两个稳定架,两个稳定架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同一个顶板,两个稳定架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架,两个限位架上均滑动连接有同一个拉力板,两个拉力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钢丝拉绳的一端,两个钢丝拉绳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配重结构,两个配重结构分别与两个稳定架滑动连接,顶板与稳定架均设置有多个导轮,钢丝拉绳与导轮滑动连接,拉力板的底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内螺纹套管,两个内螺纹套管上均活动连接有拉环。
优选的,所述配重结构包括配重框、配重块限位杆和配重块,配重框与稳定架滑动连接,配重块限位杆固定安装在配重框的底部内壁上,配重块套设在配重块限位杆的外侧。
优选的,两个内螺纹套管的底部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两个螺纹杆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圆杆,两个圆杆的底部转动连接有T型圆杆,两个T型圆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软布带,两个软布带分别与两个拉环连接。
优选的,所述拉力板的底部开设有两个滑动槽,两个滑动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动块,两个滑动块分别与两个内螺纹套管的顶端固定安装,两个滑动槽内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杆,两个滑动块分别与两个固定杆滑动连接。
优选的,两个滑动槽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螺丝活动孔,两个滑动块上均横向螺纹连接有锁紧螺丝,两个锁紧螺丝分别与两个螺丝活动孔活动连接,两个锁紧螺丝分别与两个固定杆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拉动两个拉环分别带动两个配重结构移动,通过多个导轮对钢丝拉绳进行支撑导向,可以锻炼使用者的肩关节,通过取放配重块,可以调节配重结构的重量,可以调节不同的重量使用;
(2)需要调节环形的高度时,本方案转动圆杆,圆杆带动对应的螺纹杆沿着内螺纹套管的螺纹方向移动,进而调节拉环的高度,可以适应不同的高度使用;
(3)需要调节两个拉环的间距时,本方案松开锁紧螺丝与固定杆分离,解除对滑动块的固定,移动滑动块在滑动槽内的位置,可以调节拉环的位置,可以调节两个拉环的间距;
本发明使用方便,可以调节两个拉环的高度和间距,可以可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扩大了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康复用肩部锻炼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小翠,未经赵小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29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5G用的信号发射塔
- 下一篇:一种填充式超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