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线模具的自动存放块切换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73023.4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1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陶宽;徐平;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5/02 | 分类号: | B30B1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阳;杜春秋 |
地址: | 20043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线 模具 自动 存放 切换 机构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动线模具的自动存放块切换机构,主要由气缸、滑轨以及用于安装存放块的滑动板组成,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在滑轨上并可在所述气缸的驱动下沿滑轨的滑动轨迹做往复运动,在所述滑轨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压机连接的到位感应器。本发明的优点是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存放块的自动切换,避免人工拿取存放块耽误生产效率;降低了事故率,通过本发明的切换结构与压机配合,避免出现人为的漏做动作,导致模具压机出现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覆盖件模具生产过程中自动存放机构,具体的说是一种自动线模具的自动存放块切换机构。
背景技术
据了解,模具的存放块为空心长方体结构,壁厚为5~7mm,用来保护模具存放时其内部工作部件不受力。针对目前的模具存放块,在模具生产过程中要将存放块从存放位置手动放倒,在模具需要存放时将存放块手工扳正。日常作业中,主要是依靠操作人员手动动作来实现存放块的放到和扳正功能,这种方式带来以下缺陷:第一是手工拿取效率低下;第二是容易出现工人忘拿等疏漏,导致模具进压机运行后被压坏;第三是容易出现工人忘记将存放块扳正或漏扳的现象,导致模具存放时其四角受力偏移,上层堆放的模具倾倒或本工序模具内弹性元件受压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应用于自动线模具的自动存放块切换机构,用来自动存放模具存放块。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线模具的自动存放块切换机构,主要由气缸、滑轨以及用于安装存放块的滑动板组成,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在滑轨上并可在所述气缸的驱动下沿滑轨的滑动轨迹做往复运动,在所述滑轨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压机连接的到位感应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如下:
进一步的,所述滑轨的一端设为非存放状态位置,另一端设为存放状态位置。所述非存放状态位置设置有用于感应滑动板是否到达滑轨上非存放状态位置的非存放状态到位感应器和对滑动板起到缓冲、限位作用的第一缓冲限位块;所述存放状态位置设置有用于感应滑动板是否到达滑轨上存放状态位置的存放状态到位感应器和对滑动板起到缓冲、限位作用的第二缓冲限位块。
再进一步的,所述非存放状态到位感应器、存放状态到位感应器分别通过横截面为L形的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滑轨的端部。
采用上述结构,滑动板在气缸驱动下向左运动至非存放状态位置,受第一缓冲限位块阻挡即可停止运动,非存放状态到位感应器用于监测非存放状态到位信号,当带存放块的滑动板移动至非存放状态位置时会触发非存放状态到位感应器产生感应信号,将感应信号发送至压机的信号接收端,压机接到上述感应信号后控制夹持下模的压机滑块下行;滑动板在气缸驱动下向右运动至存放状态位置,受第二缓冲限位块阻挡即可停止运动,存放状态到位感应器用于监测存放状态到位信号,当带存放块的滑动板移动至存放状态位置时会触发存放状态到位感应器产生感应信号,将感应信号发送至压机的信号接收端,压机接到上述感应信号后控制其工作台开出(即控制工作台移动出压机,实现换模作业)。在模具生产过程中,一旦存放块非存放状态到位的感应信号丢失,就会导致压机停机,压机滑块停止下行。
又进一步的,所述气缸为单活塞双作用气缸,所述气缸的两端分别设有非存放状态吹气接头和存放状态吹气接头,所述非存放状态吹气接头连接气缸的无杆腔,所述存放状态吹气接头连接气缸的有杆腔。
这样,非存放状态吹气接头通气,推动活塞杆向左运动,将存放块推至非存放状态位置,进行生产;存放状态吹气接头通气,推动活塞杆向右运动,将存放块拉至存放状态位置,不进行生产。
又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板上设有用于安装存放块的凹槽。
再进一步的,在所述滑动板的上表面一端设有L形连接板,另一端设有推拉块,所述L形连接板与推拉块配合形成凹槽,存放块可放置于凹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30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