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极性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73138.3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2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周其;周建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度(东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69 | 分类号: | G01R31/69;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 44305 | 代理人: | 陈江雄;陈武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性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性检测装置,包括主控模块、光发射次驱动模块和光接收次驱动模块,所述主控模块控制所述光发射次驱动模块发光,所述光接收次驱动模块接收所述光发射次驱动模块发出的光,所述光接收次驱动模块将接收到的光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所述主控模块。本发明采用TOSA驱动模块作为光源,通过主控模块直接电信号启动TOSA驱动模块,并由ROSA驱动模块接收光进行识别后输出是否有光信号,再通过主控模块接收ROSA驱动模块发出的电信号,这样整个检测时间为电子启动时间加上电子识别时间,其检测时间远小于光开关类型,效率高,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极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极性检测仪均采用光开关类型,但是光开关类型的极性检测仪,检测时间包括电子启动时间、光开关切换时间(10ms)和电子识别时间,这样就导致现有光开关类型的极性检测仪的检测时间过长,效率低,同时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在下文的描述中部分地陈述,或者可从该描述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实践本发明而学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时间短的极性检测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光发射次驱动模块和光接收次驱动模块,所述主控模块控制所述光发射次驱动模块发光,所述光接收次驱动模块接收所述光发射次驱动模块发出的光,所述光接收次驱动模块将接收到的光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所述主控模块。
所述光发射次驱动模块包括光发射次模块和三极管Q24,所述光发射次模块的引脚LD-与所述三极管Q2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4的基极与电阻R48连接,所述三极管Q24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三极管Q24采用SS8050三极管。
所述光接收次驱动模块包括光接收次模块和三极管Q48,所述光接收次模块的引脚Imon通过电阻R96与所述三极管Q48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8的集电极通过发光二极管D24与电阻R72的串联电路连接电源,所述三极管Q48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24的一端,所述电容C2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6与所述三极管Q48的基极之间的节点。
所述三极管Q48采用SS8050三极管。
所述极性检测装置还包括背板接口,所述背板接口依次连接热插拔电路、电源、DC转化模块、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后连接光发射次驱动模块。
所述主控模块还连接LED灯,所述光接收次驱动模块通过DC转化模块连接所述LED灯。
所述极性检测装置还包括背板接口,所述背板接口包括USB接口,所述USB接口通过静电阻抗器连接所述主控模块。
所述主控模块通过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路或RS232接口连接全双工通用同步/异步串行收发模块。
所述极性检测装置还包括背板接口,所述背板接口连接数字温度传感器。
本发明采用TOSA驱动模块作为光源,通过主控模块直接电信号启动TOSA驱动模块,并由ROSA驱动模块接收光进行识别后输出是否有光信号,再通过主控模块接收ROSA驱动模块发出的电信号,这样整个检测时间为电子启动时间加上电子识别时间,其检测时间远小于光开关类型,效率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实例具体地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实现方式将会更加明显,其中附图所示内容仅用于对本发明的解释说明,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意义上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极性检测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光发射次驱动模块的电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度(东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维度(东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31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