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内自动切断浇口的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73276.1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1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梦洁;韩鹏峰;陶良良;钱功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同正管道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8 | 分类号: | B29C45/38;B29C45/26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切断 浇口 模具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内自动切断浇口的模具,涉及管材加工技术领域,包括用于注塑管件的模具本体,模具本体包括前模板与后模板,注塑管件于后模板上形成,浇口形成与注塑管件与注塑流道之间;还包括安装于后模板侧部的切断机构;切断机构包括刀具、固定刀具的刀架、固定于后模板侧部的固定架、以及与刀架连接且安装于固定架上的驱动装置;刀具通过驱动装置可伸入至浇口位置。本发明能实现如下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切断机构,实现在模具内直接切除浇口,快速高效,无需后续增加剪除浇口的流程,大大降低人工成本,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内自动切断浇口的模具,属于管材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PVC管件的生产过程中,管件在型腔内成型,成型后的注塑管件与注塑流道之间有塑料冷却后的留下的管件浇口。后续的管件加工工序中需要将其切除。目前,大浇口的管件产品经注塑成型后一般采用人工减除浇口,工人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效率低下,无法实现全自动生产。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内自动切断浇口的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模内自动切断浇口的模具,包括用于注塑管件的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包括前模板与后模板,注塑管件于后模板上形成,所述浇口形成与注塑管件与注塑流道之间;还包括安装于后模板侧部的切断机构;所述切断机构包括刀具、固定刀具的刀架、固定于后模板侧部的固定架、以及与刀架连接且安装于固定架上的驱动装置;所述刀具通过驱动装置可伸入至所述浇口位置。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所述后模板上设有两排共四个注塑工位,两排注塑工位共用一个注塑流道,所述注塑流道的两端均设有两个出料口,分别与四个注塑工位上的注塑管件形成四个浇口。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所述切断机构设置有两个,对称安装于后模板的两侧,其中每个切断机构刀具设有两个,每个切断机构两个刀具分别切断注塑流道各端两边出料口位置的浇口。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刀架固定板运动的精度,所述切断机构还包括与刀架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架的刀架固定板、安装于固定架上且位于刀架固定板下方的导轨、以及与导轨滑动连接并与刀架固定板固定连接的滑块。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精准控制刀具的行程,所述驱动装置采用气缸或电缸,气缸或电缸的导杆与刀架固定。
本发明能实现如下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切断机构,实现在模具内直接切除浇口,快速高效,无需后续增加剪除浇口的流程,大大降低人工成本,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种模内自动切断浇口的模具切浇口前的主视图(前后模板未分离时);
图2为本实施例一种模内自动切断浇口的模具切浇口时的主视图(前后模板分离后);
图3为本实施例一种模内自动切断浇口的模具切浇口前的立体图;
图4为图3中模具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一种模内自动切断浇口的模具切浇口时的立体图;
图6为图5中模具的俯视图。
标注说明:模具本体1,前模板11,后模板12,切断机构2,刀具21,刀架22,刀架固定板23,固定架24,气缸25,导杆26,滑块27,导轨28,注塑管件31,注塑流道32,浇口33,推板一41,推板二42,顶针43,斜顶44,限位块45。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同正管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同正管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32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